年产80万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磨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项目提出过程与建设的必要性 4
1.3 产品市场分析 5
1.4 项目建设条件 13
1.5 项目建设范围与规模及产品方案 16
1.6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17
1.8 给排水 30
1.9 供热、通风 31
1.10劳动安全与消防 31
1.11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32
1.12 项目实施进度 34
1.13 项目招标方案 37
1.14投资估算 41
1.15财务评价 43
1.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7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49
2.1发展规划分析 49
2.2产业政策分析 51
2.3行业准入分析 53
3.1资源开发方案 55
3.2资源利用方案 55
3.3资源节约措施 56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58
4.1设计依据 58
4.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1
4.4节能措施 67
4.5能源管理 68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69
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69
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69
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69
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0
6.1分析依据 70
6.2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 70
6.3污染控制措施 72
6.4结论 74
第七章 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76
7.1经济效果分析 76
7.2社会效果分析 79
第八章 结论 82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1.1.2承办单位概况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法定地址: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
单位概况:
1.1.3 报告编制单位
项目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格等级:甲级
1.1.4 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工程咨询协议;
4、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
5、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相关技术文件。
1.2 项目提出过程与建设的必要性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十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行业整体经营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产品质量档次低;在行业准入和建筑市场使用方面技术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为加快推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引导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从2005年以来,国务院以及水泥工业行业主管部门连续制定下发了各项政策和规定。主要有: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水泥工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50号令)、《关于印发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发改办工业[2007]第447号),以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制定的《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等,这一系列文件,反映的主导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总量控制,依靠发展促调整,通过调整促提高。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总的调整目标是:年水泥预期产量12.5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水泥散装率达到60%;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2005年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少到3500家左右。水泥产量前10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生产集中度提高到30
1.3 产品市场分析
1.3.1我国水泥工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规模扩大,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很快。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仅6524万吨,2005年水泥产量达到10.60亿吨,水泥年产量净增9.95亿吨(见表1)。从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48%左右。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从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水泥产量
表1-1
年份 全国产量 增长量 增长率 年份 全国产量 增长量 增长率 万吨 万吨 % 万吨 万吨 % 1978 6524 959 17.2 1992 30822 5561 22.0 1979 7390 866 13.3 1993 36788 5966 19.4 1980 7986 596 8.1 1994 42118 5330 14.5 1981 8290 30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