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礼仪 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5 手势恰当
手势是沟通中的身体语言,非常引人入胜。如果手势运用不规范、不明确,动作不协调,寓意含混,会留下漫不经心、敷衍应付、素质不高的印象。一般来说,掌心向上,手指并拢给人以尊重、文明、规范的感受。
2.5.1 引导指示手势
(1)引导“请进”
大臂与上体保持30度的夹角,小臂与大臂成90-120度的夹角,指尖在肩和胸之间,手掌和小臂在一条直线上,五指并拢伸直。若手从体侧抬起,则以肘为轴直接从体侧摆动到肩和胸之间,若手在体前,则以肘为轴从小腹呈弧形摆动到位。另一手下垂或背在后腰,目视宾客,面带微笑,同时说“请进”,表现出对宾客的尊重、欢迎。
(2)指引方位
手臂曲肘由腹前或体侧抬起,掌心向上。同时,眼镜兼顾来宾和手势的方向,面带微笑。表示“请往前走”“在那边”“请走好”的意思。
1、指引较近方位。大臂与上体保持30度的夹角,小臂与大臂成90-120度的夹角,指尖在肩和胸之间,手掌与小臂在一条直线上,五指并拢伸直。
指引较远方位。大臂与上体保持80度的夹角,小臂与大臂接近180度,手臂的高度与肩同高,手掌与小臂在一条直线上,五指并拢伸直,为女性使用;以肩部为轴向体侧抬起,手部、胸部、臂部均在一条直线上,肘部不弯曲,五指并拢伸直,掌心斜向上,为男性常用。
指引较高方位。大臂与上体保持60度的夹角,小臂与大臂成150度的夹角,指尖在头顶位置,手掌与小臂在一条直线上,五指并拢伸直。
指引较广方位。双手以肘为轴,双臂向左右两边抬到腰部,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也即“双臂曲臂式”,男女性均适用。
(3)指引入座
侧身站在距座位旁一步左右,手由体侧抬起或从腹前下移,五指并拢伸直,大小接近180度,肘关节略为弯曲更显自然,指向座位的方向,指尖在大腿位置,大臂与上体保持15度的夹角,另一手下垂或背在背后,目视宾客,面带微笑,同时对客人说“请坐”。
(4)指示自己
右手从体侧或体前曲臂直线路径抬至距胸口一拳处,手掌与小臂在一条直线上,手指略放松伸直,四指并拢,虎口略分开。
常用手势
展示物品
展示物品时,应在身体的一侧展示,不宜挡住自己的头部。如想让对方看清楚物品,可在展示物品时让物品位于物品下方、胸部上方,双臂伸直以便对方观看。
鼓掌
在观看演出、参加演出、迎候嘉宾等时刻,表示赞赏、鼓励、欢迎等情感的一种手势。四指并拢,虎口张开,手掌略微弯曲,双手抬至胸口两拳左右,以右手掌心向下有节奏地拍击左掌,不可左掌向下拍击右掌,也不可两掌互相拍击。在表达特别热烈欢迎的情感时,手可抬高至下巴的高度。鼓掌应响亮连贯,时间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变化,一般连续拍打十下。
递接物品
递送或接过物品,上体前倾,尽可能使用双手。掌心朝上,四指并拢托住物品的底部,虎口张开,大拇指在上,手掌略为弯曲。对于较高的物品,适合一手托底部,另一只手扶住物品的上端。
流行手势
(1)翘大拇指
因为风俗迥异,相同的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径庭。如在某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握拳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种侮辱;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英国翘起大拇指是拦车要求打车的意思。
(2)“V”形手势
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这种手势是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意思了。
(3)“OK”形手势
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形成“OK”手势,它源于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有赞同和了不起的意思;在我国和法国“OK”形手势表示“零”或“三”。
3.2 服饰得体
3.2.1 服饰礼仪的原则
(1)TOP原则
TOP应英语的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是指人们在着装搭配时,应当注重的三个客观因素。
1、时间(Time)原则。这里的时间既是指每天的早、中、晚,也是指四季的春夏秋冬。
2、地点(Place)原则。为了达到人们视觉与心理的和谐感,应选择与特定的环境相协调的服饰。
3、场合(Occasion)原则。特定的场合人们都有约定俗成的惯例,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人文意义。如果服饰与场合不吻合,会产生格格不入的感觉,引发人们的反感甚至厌恶。
(2)整体协调原则
1、与自身特点相协调。 选择服装首先应该与自己的年龄、体型、肤色、性格、身份和谐统一。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选择服装款式不宜太新潮,款式简单而面料质地讲究更体面。青少年着装则应着重体现青春气息,以朴素、整洁为宜,青春、活泼最好。“青春自有三分俏”,过分的服饰反而破坏青春朝气。
2、色彩搭配相协调。服装的色彩是着装成功的要素之一。服装配色以“整体协调”为基本原则。全身着装颜色搭配最好不超过三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