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消费情况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精心整理].doc

发布:2017-01-07约7.8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调查对象:以昆明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 调查项目: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 调查范围: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3年5月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 1、 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组长进行制作成调查问卷。 2、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网上。 3、 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调查人代替填写。 4、 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 5、 撰写调研报告 。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样本概况: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21份,有效率为97.3%。 报告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超前或没有计划的前提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帮助大学生做好理财规划,是一个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之所以说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离开亲人,有的人甚至千里迢迢地来到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增长才干,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因为年少,大多数大学生欠缺独立的经济来源,上大学的各项费用仍由家人供着。他们年青,有朝气,渴望干自己想干的事,可是就因为money有限。在愿望与现实之间,他们将做出怎样的抉择,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处在这样的年龄段、社会角色与人文环境下,他们的消费结构会是怎样?他们会如何支配自己手中的货币?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校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了解其呈现的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我们小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因时间有限,我们随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态度。调查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了解了许多信息,明确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另一方也不禁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疑问。借此,希望能够和大学一起发现些实际点的东西。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情况 二. 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2013年,短短10多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700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呈贡大学城大学生,主要部分是昆明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3、调查时间:2013年5月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全体在校大学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7.3%。问卷发放时间为2013年5月14日至17日,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为108人,大二学生102人,大三学生111人。其中男女比例2:1。 三.调查现象分析: 总体状况 当前昆工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衣 、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