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转炉渣的综合利用..doc

发布:2017-01-28约5.5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转炉渣的综合利用 摘要:随着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冶金业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钢铁冶金渣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多。我国对钢渣的处理和利用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大量的钢渣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置和利用,有些钢厂已是渣满为患,影响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提高钢渣的合理回收,本文介绍了钢渣的各种处理技术,从而实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并展望了钢渣综合利用的未来前景。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钢渣综合处理技术,钢渣是炼钢工业的副产品。分析了钢渣的基本物理特性、化学成份、矿 物组成等理化性能。介绍钢渣在筑路、烧结矿、水泥、建材、环境工程和农业等领域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转炉渣;资源;冶金 黑色及有色金属生产伴随着大量炉渣的形成,这些炉渣不能被利用只好堆积在废料场,占据了庞大的土地面积,严重影响着冶金工厂区域的生态环境。目前,炼钢渣、粗铜、镍及其合金的生产废渣的再处理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2007 年,全世界生产钢15 亿t,产生的炉渣不少于2.2 亿t,主要是氧化转炉和电炉炼钢渣(30%~45%CaO;15%~20%SiO2;20%~40%FenOm。;3%~10%MgO;3%~5%Al2O3),其中以金属珠和碎金属形式出现的金属铁为5%~8%,未被利用的石灰石达3%~4%。精炼渣中含有55%~60%CaO,15%~18%SiO2,8%Al2O3,不少于1%FeO,10%MgO,一定量的磷。估计全世界每年精炼渣的产生在1500 万t~2500 万t。 由于炼钢渣反应形成温度高, 碱度高, 游离氧化钙含量大, 并且夹带金属铁粒, 使得炼钢渣往往具有硬度大、易磨性差, 早期活性低、胶凝性差, 易膨胀、体积稳定性差等特点, 其利用率相对较低, 应用范围也较窄, 如2005 年我国钢渣综合利用率仅为10%[ 2] .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发布的2006 年钢铁行业生产运行情况通报显示, 2006 年全国粗钢产量41 878 万t , 炼钢渣排出量按粗钢产量的14%计算, 全年排钢渣量达5 863万t , 堆放占地和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因此发展新技术以提高炼钢渣的再循环利用率是我国冶金工业清洁、绿色生产的前提. 一.转炉渣的产生和来源 高炉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出的废物,当炉温达到1400~1600℃时,炉料熔融,矿石中的脉石、焦炭中的灰分和助溶剂和其他不能进入生铁中的杂质形成以硅酸盐和铝酸盐为主浮在铁水上面的熔渣。高炉渣中主要成分为CaO、SiO2、Al2O3。转炉钢渣是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主要来源于铁水与废钢中所含元素氧化后形成的氧化物,金属炉料带入的杂质,加入的造渣剂( 如石灰石、萤石、硅石) 、氧化剂、脱硫产物和被侵蚀的炉衬材料等。 二.钢渣的化学特性 表1为部分钢铁公司转炉钢渣的基本化学组成。 转炉钢渣的矿物结构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当炉渣的碱度(CaO /SiO2 ) 1. 8时,主要矿物为CMS (镁橄榄石) 、C3MS2 (镁蔷薇辉石) ;碱度为1. 8~2. 5时,主要矿物为C2 S(硅酸二钙) 、C2 F (铁酸二钙)及RO 相(以FeO为主的Fe、Mn、Mg二价金属氧化物固熔体) ;碱度为2. 5以上时,主要矿物为C3 S (硅酸三钙) 、C2 S、C2 F及RO相;此外,钢渣中还含有少量的游离氧化钙。 表1 部分钢铁公司转炉钢渣的化学组成 名 称 转炉渣的化学组成/% 企 业 CaO SiO2 Al2O3 MgO Fe2O3 MnO P2O5 f - CaO 首都钢铁公司 44.00 15.86 3.88 10.04 22.37 1.11 1.31 0.80 本溪钢铁公司 41.14 15.99 3.00 9.22 12.29 1.34 0.56 0.80 唐山钢铁公司 40.30 13.38 2.54 9.05 12.73 1.88 1.40 0.84 太原钢铁公司 49.80 14.22 2.86 9.29 8.79 1.06 0.56 1.57 马鞍山钢铁公司 43.19 15.55 3.84 3.42 5.19 2.31 1.40 3.56 舞钢钢铁公司 49.30 26.30 三.转炉渣处理工艺 3.1 钢渣热闷处理工艺 对钢渣热闷处理工艺研究发现, 利用熔融态冶金渣自身热量, 在水蒸气的条件下快速自解粉化,实现钢渣粉化、渣-铁充分分离、f-CaO和f-MgO水化, 使钢渣的磁性物易于分离、钢尾渣性能稳定, 是钢渣处理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该项技术研究的方案是: 在露天条件下, 采用多点均匀打水、自然闷渣和延长陈化时间等技术措施进行热闷处理。具体做法是将进厂的钢罐采用热泼法翻往渣道, 一条渣道一般分为8个区进行循环作业。一个区域翻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