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题(A).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单元测试题(A)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明朝 B.元朝清朝 D.宋朝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王权。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强化王权的举措的有( )创内阁 ②设厂卫 ③迁都城 ④禁通商①②③ B.②③④历史人物总是( )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俞大猷——奉命抗击倭寇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推翻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制造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设立军机处 D.设置厂卫机构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上出现的新气象有( )中国的鸦片在海外深受欢迎销量大增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逐步形成了晋商、徽商等地区性商人群体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逐步推广①②③ B.①②④鸦片战争中数千武器落后的清军死在战场上而英军阵亡不足百人中英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 )对外开放政策 B.闭关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D.八股取士制度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 《红楼梦》 B.《西游记》《水浒传》 D.《三国演义》王某是生活在清朝的读书人准( )唐诗 B.史记宋词 D.“四书”“五经”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的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商品经济逐渐繁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某剧种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如( )越剧 B.婺剧昆曲 D.京剧
11.右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一部书中。这部书是( )《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 )大闹天宫——《西游记》 ②空城计——《水浒传》 ③武松打虎——《三国演义》 ④黛玉葬花——《红楼梦》①③ B.②④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义务下列措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有( )清朝平定准噶尔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康熙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④明清八股取士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14.赵秉忠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科举状元他的殿试卷子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了( )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明末清初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家是( )王夫之 B.黄宗羲顾炎武 D.曹雪芹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 )驻藏大臣、达赖以及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 学堂中开设了英、法文等语言课培养翻译人才民间节庆活动中路人尽情观赏舞龙、高跷、技击等娱乐活动 雍正五年的一道谕旨说:“向来云贵川及楚省各土司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这表明清政府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主要原( )云贵川地区过于落后平定三藩之乱的需要加强对云贵地区的管辖 土司制度造成云贵地区社会混乱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进行环球航行进行殖民掠夺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在这一时期( )中国的人口增长过快东南沿海居民可自由去海外经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下知识分子埋头苦读不谈国事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①②③ B.①②④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帝B.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近代的曙光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二、非选择题(共60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描写道:“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材料二:明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材料三:湖南某镇明嘉靖时“商贾四集”“居民不下四五千家”。清乾隆时(1)“甘薯”原产地在哪里?为什么“民间渐次广种”?广种甘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什么现象?(4分)(2)材料二中的谚语反映了明代的什么情况?(2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江南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2分)(4)概括三则材料所述事实的联系。(4分)(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