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基本原理知识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活与哲学》教材基本原理知识总结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唯物辩证法(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人生价值观(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关键词: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人生价值。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了解哲学)
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种观点或者道理,方法论是一种在世界观指导下的具体行为方法和态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自然、社会、思维)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体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不是具体科学,更不是科学之科学。
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者谁是本原的问题,即谁决定谁的问题【存在(物质)决定思维(意识),是唯物主义,思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是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认为具有同一性的为可知论,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没有同一性的为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三、哲学基本派别
哲学只有两个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有三大缺陷,即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唯物但不辩证(形而上学);历史唯心。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本原,认为人的精神决定世界。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后者从属于前者。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一部分 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辩证唯物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的存在于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的本质与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指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一,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第二,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原理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既要反对夸大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