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情况汇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沭阳县中医院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2014年度工作汇报
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
2012年度我院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的36层中医大厦已投入使用。计划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19层门急诊大楼已破土动工,拟于2015年10月投入使用。投资80余元万元购置先进的膏方制作设备开展冬季膏方制作。
二.创国家三级中医院 中医发展跃上新台阶
我院在保持了中医快速发展优势的前提下,经过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2012年9月7日,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中管局组织的国家三级中医院评审,使我院的中医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中医人才素质工程
1. 成立陈亦人学术传承工作室,开展经方临床实用研究
我院2014年成立了陈亦人学术传承工作室,系统地开展经方的临床研究工作,挖掘继承经方的理论精髓,系统地应用于临床,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2.搭建中医研修平台,培养中医人才。
我院为提高全院中西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术水平,2014年度我院又投资了200余万元,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办了第二届132人的“西学中”研修班(分医疗、护理、药材班),每周由大学派教授来我院授课,优化了专业结构。
3.实行中医传承“师带徒”,促进中医薪火相传。
我院在积极配合国家“青苗计划”积极开展院内中医传承“师带徒”工作。
2014年度我院充分利用7名本院老中医的人才资源,对遴选出的有培养前途的10名年轻中医人才,举行了隆重的中医拜师仪式,进行中医传承“师带徒”式重点培养,促进了中医的薪火相传,促进了年轻中医人才的早日成才。
4.举办“中医大讲堂”,学习中医老专家临床经验
我院举办了6次“中医大讲堂”,邀请了6名中医专家讲授从医几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典型脉案、用药心得,使800多人次中青年中医人员收益匪浅。
5. 开展中医“经典读书会”活动,提高中医内涵。
我院投资7.8万元购置了中医经典电子图书库,利用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平台,构建了电子阅读平台,方便了中医经典的学习。同时还投资了7.2万元购置了纸质中医书籍,丰富了中医阅读品种和范围。2014年度我院举办了6次“经典读书会”,240多人次参加了该次活动,提高了我院的中医内涵。
四.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提高中医疗效
1.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
我院2014年度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成立领导小组,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协助县卫计委组织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非药物治疗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如针灸、推拿、药浴、熏洗、刮痧等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深受欢迎。2014年度我院中医非药物疗法,对部分病区实行主动参与方式,由针灸推拿科派出专职推拿专家,参与儿科腹泻的专项推拿,此举治愈了众多顽固性小儿腹泻,收到了患儿家长的欢迎。还派出针灸专家主动参与妇产科产后无母乳的治疗,进过非药物的针灸和推拿,促进了母亲的及时开乳,保障了母乳喂养,得到了产妇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此举是我院中医工作的亮点之一。
五.开展中医“治未病”,隆重举办首届“膏方节”
? ???自2012年起至2014年
1.2014年医院投资80余万元,对于一些院内环境进行中医文化改造,以古色古香的仿古设计、装修,营造中医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医院影响力。
2.成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评估、中医干预指导、健康调养指导,中药膏方、药膳、中药熏蒸、扶阳罐疗法等。2014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夏季“三伏贴”、“冬病夏治”和“冬季膏方”工作,就诊患者达1100多人,广受患者青睐。
九.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1. 中医内涵不足,急待建设。
2. 中医教育体系不合理,加强师承教育。
3. 中药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4. 中医颗粒剂部分地区不能纳入医保体系,制约中医的使用。
二〇一五年二月五日
2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