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当代价值 中国文化史论文.pdf

发布:2017-05-07约6.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李明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6)P 摘要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后经过长期的充实和发展在明清 时期达到顶峰。它在古代丰富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与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相抗衡的筹码,又是中 国传统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在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政治中产生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时期我们要吸收传统民 本思想的精华并且结合马克思主义努力探索和创新符合新时期的民本思想,搞好廉政建设,最终摆脱历代王朝都 无法跳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关键词 民本思想 民本位与官本位 探索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30 文献标志码 A 梁启超比较早地将中国历史上的重民思想称 民本思想大多时候是以工具性之本存在。历代 之为 “民本思想”,重民思想顾名思义是指对民 统治者几乎是将民本思想作为借助民众力量推 众的关注、重视和认识。了解传统民本思想的 翻旧统治建立新统治的手段,在夺权期间和立 产生、发展、成熟和变更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 国初期给人民以小惠,一旦政权稳固,便会改 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全方面考虑“以人为本”,真 变手段来压榨剥削民众,这也是历代王朝无法 正做到民本思想的实现。 跳出周期律的症结所在。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轨迹 此外,历代农民起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 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个王朝走到终点 秋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后经过长期的充实 之际便会有官逼民反的场景出现,农民起义领 和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西周时期,周公、 袖都是来源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他们更了解 召公等西周领导人开始从殷商的灭亡中总结经 农民最迫切地需要什么,他们一般用“等贵贱”, 验教训,在坚持君权神授的前提下,开始意识 “均贫富”等口号来号召大家参与起义,姑且 到民众意愿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敬德保民”, 不论这种反精英的口号的不合理性和不切实际 “民为邦本”等治国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民本 性,但在思想闭塞,只求温饱的农民看来这些 思想有了较大的丰富和发展,“百家争鸣”的学 是强心剂,所以这些口号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 术氛围在此发展中功不可没。具体主要体现在 投身起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纵使热 孔子的 “仁治”观点,孟子的 “民贵君轻”及 情满满,情绪高昂,口号响亮,由于农民阶级 荀子的 “重民说”等。孔子提出 “为政以德”, 自身的弱点所形成的革命不彻底性,决定了农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主张,孟子直接 民起义胜利后也不可能实现民本思想,最终也 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保民而 会掉入君主专制的窠臼无法自拔而迅速灭亡, 王莫能御也”等观点,荀子曰 “君者,舟也, 如李自成、洪秀全之属,最后只能将用无数人 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观点也 鲜血和生命换取的政权毁于一旦。但是农民起 被魏征用来劝谏唐太宗。秦汉以后,多数统治 义中所反映的思想确实最真实的农民利益之所 者公开承认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在,尽管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是非常狭隘的, 很显然,民本思想在调节阶级矛盾、维护社 但是这些足以引起以后统治者的反思。传统民 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清明吏治等方面发挥 本思想还是在农民起义中有了很明显的体现和 了巨大作用。但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 发展。 建筑都是以阶级剥削为前提的,社会制度本身 二、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承和发展 就是与民本思想相矛盾的,这也决定了君主统 鸦片战争后,西方在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 治下民本之精神不可能完全实现。纵观历史, 的同时,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也传入中国。一 作者简介 李明月 (1993-),女,河南商丘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生命科学专 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方面积极吸取西方民主的 业。E.mail:myll@mail.ustc.edu.cn 精华,一方面寻求西方民主和传统民本思想的 收稿日期 2013年12月23 日 共通性,试图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在资本 主义民主革命中,孙中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