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讲 能量与能量平衡详解.ppt

发布:2017-03-29约3.58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能量推荐摄入量(RNI) WHO按照成年人所需能量=BMR*PAL 成年,轻活动,男性2400(Kcal/d)女性2100(Kcal/d) 50岁起,年龄增长,能量摄入递减 孕妇+200 Kcal/d;乳母+ 500 Kcal/d 三能量分配一般认为一日中每餐所含热量占当日总热量符合以下比例为合理:早餐30%。中餐40%,晚餐30%。 七、能量的供给及食物来源  在膳食能量摄入比例方面,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 %~30%,蛋白质占10%~15%。 能量的食物来源 粮谷类和薯类含碳水化合物多,是我国膳食热量的主要来源 油料作物含脂肪,动物性食品含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是膳食热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豆和硬果类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膳食热能辅助来源之一。 蔬菜和水果含热能较少 常见食品的食物热量表 本章小结 产热营养素的热能系数、基础代谢的概念 怎样计算食物的能量?怎样评价膳食能量? 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 作业 列出比比较正常的一天的膳食,计算各种产能营养素提供的能量,并对比当天的膳食能量进行评价(计算能量的消耗并与摄入量水平进行比较) ㈠能量的作用与意义 第4节 能量 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能量由食物供给 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人体能量的来源 (一)产能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 膳食供能比重最大,一般占机体所需能量的50%以上。 体内储能形式:肝糖元、肌糖元 二、人体能量的来源 2、脂肪 体内脂类形式:组织脂质、贮存脂质 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消耗能量的20-30%来自体内的甘油三酯 动用脂肪供能 3、蛋白质 脱氨基或者氨基转换 动用蛋白质供能  1、能量单位,以前习惯用“卡”或“千卡”,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能量单位是“焦耳”、“千焦耳”或“兆焦耳”等。 根据定义列出公式: 1千卡(kcal)=4.184千焦耳(kJ) 1千焦耳(kJ)=0.239千卡(kcal) 1000千卡(kcal)=4.184兆焦耳(MJ) 1兆焦耳 (MJ )= 239千卡(kcal) (二)食物的卡价  产能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量配比) 用于维持体温和向外环境中散发 形成三磷酸腺苷(ATP)储存起来 产能营养素 生物氧化 热能 能量、能量单位及热能系数  热能系数(或能量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区别于燃烧热。  由于食物中三种产能营养素不可能全部被消化吸收,且消化率也各不相同;消化吸收后,在体内也不一定完全被氧化分解而产生能量,尤其是蛋白质可产生一些不能被继续分解利用的含氮化合物。 1克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1 kJ(4.0kcal) 1克脂   肪:39.54 kJ×95%=37.56KJ(9.0kcal) 1克蛋 白 质:18.20kJ×92%= 16.74 kJ(4.0kcal)  正常人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分别为98%、95%、92% 2、热能系数 4、计算食物的能量 首先知道食物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其次要知道食物的重量 以100g的瘦牛肉为例: 蛋白质20.2%,脂肪2.3%,碳水化合物1.2%。 = 16.74kJ*20.2+37.56KJ*2.3+16.8KJ*1.2=444KJ 人体热能的消耗 基础代谢:60%-75% 体力劳动:15-30% 食物热效应:基础代谢能耗 的10%左右 三、人体的能量消耗 生长发育:3-6月的婴儿, 15-23%供于生长发育 * 60-75%基础代谢 15-30% 体力活动 5-10% 食物热效应 ㈠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1、基础代谢(BM)  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18℃~20℃)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且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此时,能量仅用于维持体温、呼吸和血液循环以及其他器官生理需要。 2、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测定方法:测定空腹12-16h、睡醒静卧、环境温度20-25℃时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BMR)  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 单位:KJ/m2.h,KJ/Kg.h (1)用体表面积来计算 基础代谢的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我国赵松山(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卫生研究所)在1984年提出了相对适合中国人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体表面积(m2) =0.00659×身高(cm) + 0.0126×体重(kg) - 0.1603 根据这个公式先算出体表面积,再按年龄、性别,在表2-1中查出对应的BMR,则有 人体24小时的基础代谢=体表面积×基础代谢率×24 Harris和Benedict提出下列公式,可根据年龄、身高和体重直接计算基础代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