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init.rc文件解析过程详解.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ndroid init.rc文件解析过程详解一、init.rc文件结构介绍init.rc文件基本组成单位是section, section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由三个关键字(所谓关键字即每一行的第一列)来区分,这三个关键字是on、service、import。on类型的section表示一系列命令的组合, 例如:on init export PATH /sbin:/system/sbin:/system/bin export ANDROID_ROOT /system export ANDROID_DATA /data这样一个section包含了三个export命令,命令的执行是以section为单位的,所以这三个命令是一起执行的,不会单独执行, 那什么时候执行呢? 这是由init.c的main()所决定的,main()里在某个时间会调用action_for_each_trigger(init, action_add_queue_tail);这就把on init开始的这样一个section里的所有命令加入到一个执行队列,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顺序执行队列里的命令,所以调用action_for_each_trigger的先后决定了命令执行的先后。service类型的section表示一个可执行程序,例如:service surfaceflinger /system/bin/surfaceflinger class main user system group graphics drmrpc onrestart restart zygotesurfaceflinger作为一个名字标识了这个service, /system/bin/surfaceflinger表示可执行文件的位置, class、user、group、onrestart这些关键字所对应的行都被称为options, options是用来描述的service一些特点,不同的service有着不同的options。service类型的section标识了一个service(或者说可执行程序), 那这个service什么时候被执行呢?是在class_start这个命令被执行的时候,class_start命令行总是存在于某个on类型的section中,“class_start core”这样一条命令被执行,就会启动类型为core的所有service。所以可以看出android的启动过程主要就是on类型的section被执行的过程。import类型的section表示引入另外一个.rc文件,例如:import init.test.rc相当于包含另外一些section, 在解析完init.rc文件后继续会调用init_parse_config_file来解析引入的.rc文件。二、init.rc文件解析过程我们已经知道init.rc的结构,应该可以想到解析init.rc的过程就是识别一个个section的过程,将各个section的信息保存下来,然后在init.c的main()中去执行一个个命令。 android采用双向链表(关于双向链表详解见本文第三部分)来存储section的信息,解析完成之后,会得到三个双向链表action_list、service_list、import_list来分别存储三种section的信息上。init.c中调用init_parse_config_file(“/init.rc”), 代码如下:int init_parse_config_file(const char *fn){ char *data; data = read_file(fn, 0); //read_file()调用open\lseek\read 将init.rc读出来 if (!data) return -1; parse_config(fn, data); //调用parse_config开始解析 DUMP(); return 0;}parse_config()代码如下:static void parse_config(const char *fn, char *s){ struct parse_state state; struct listnode import_list; struct listnode *node; char *args[INIT_PARSER_MAXARGS]; int nargs; nargs = 0; state.filename = fn; state.line = 0; state.ptr = 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