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话二——多个视角论成败 今朝反思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视角二:改革为了谁? 当时苏联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1988年,苏联资金的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业只占6.3﹪,消费品工业仅占3.7﹪。据统计,19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12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11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购买。 排长队购买食品的苏联居民 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视民生上!! 对话二——多个视角论成败 今朝反思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视角三:社会主义失败了吗?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 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 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化改革的信心! 为社会主义把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为国家民族做出选择 曲折 艰辛 复杂 勇气 失败 1991年12月25日 反思前行 深化改革 “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 明 民 主 科 学 富 强 和 谐 明天会更好 红场的见证与思索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经济改革 辉煌与黯淡 ——一个跛足的巨人(背景) 曾经的辉煌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超强的军事实力!! ——连他的对手也发出惊恐的叹息!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曾经的辉煌 辉煌的背后 苏联农、重、轻的发展比例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比例失调的“恶果” 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粮食匮乏,消费短缺。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计划经济的“怪现象” (1)迅速实现工业化 (2)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超强和军事实力 神圣化!固定化 ! 模式化! 辉煌 黯淡 (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 (2)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3)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旧体制已运转不灵!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我看“斯大林模式” 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过程) 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 1953 1964 1982 1991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 赫鲁晓夫(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1985—1991) 侧重点 突破 固守 农业 工业 经济体制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物质利益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央企管理权下放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管理 恢复部门管理加强集中领导; 扩大国企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 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指导代替指令 打破公有制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根本上的突破 根本上的固守 形式上的固守 宏观看改革 局限 成效 结果 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 工业 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