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味子种植技术及收益]五味子种植技术.docx

发布:2022-03-21约7.0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味子种植技术及收益]五味子种植技术 五味子系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藤木植物,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西五味子等。主产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宁夏,山东,陕西等省区。五味子在我县多自然分布在海拔900-1400米疏灌林中。五味子食药兼用。五味子是一种高档水果,是保健酒酿造的上等原料。五味子以果实入药,有健肺止咳、滋肾涩精、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神经衰弱,肺虚咳喘,自汗盗汗,遗精遗尿,久泻久痢等症,是传统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 一、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五味子为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木,长达6—8米。嫩枝红棕色,老枝暗灰色,表面微开裂,具有香气,叶生在幼枝上,单叶互生,叶柄细长;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宽椭圆形,尖端尖,基部楔形。花单性,腋生,偶见雌雄同花,有香气。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呈红色。每个果实含1-2粒种子。种皮黄褐色。花期5-7月,果熟期9-10月。 五味子喜欢潮湿凉爽的环境,但不耐低洼积水。没有直根,只有少数须根,因此不耐旱。就像肥沃的微酸土壤。在早期阶段,幼苗应覆盖充足的阳光,但6-5天后不应暴露在阳光下。 二、五味子育苗技术 五味子育苗一般有播种、扦插、分层等方法。在生产中,播种和育苗往往是主要的方法。 (一)播种育苗 1.种子采集、分层处理和发芽 8月下旬至9月中旬采收成熟的红色果实,搓去果皮果肉,漂除瘪粒,放阴凉处晾干。12月中下旬用清水浸泡种子2-3天,每天换一次水,然后按1;3的比例将湿种子与洁净细河沙混合在一起,装在布袋或麻袋内,在室外通风不集水处挖深0.7米,宽0.8米,长2米以下土坑覆土储藏,上盖草保湿,温度保持0-5℃,沙子湿度一般为饱和含量的40-50%,通常用手握紧成团又不滴水。五味子种子层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80-100天,播种前半个月左右,把种子从层积沙中筛出,用凉水浸泡3-4天,每天换水1次水。浸水的种子种皮裂开或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2.苗圃地的选择和播种前的准备 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排水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苗圃地应在前一年土壤结冻前进行翻耕、耙细,翻耕深度25-30cm。结合秋翻施入基肥,每亩(667m2)施腐熟农家肥5m2左右。 3.露天广播 露地直播可实行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和秋播(土壤结冻前)。播种前作宽1m长的低畦。播种采用条播法,即在畦面上按15-20cm的行距,开深2-3cm的浅沟,每100平方米撒播种子100-120g。覆2cm细土。畦面镇压,浇透水,在床面上覆盖一层稻草帘,以保持土壤湿度,至幼苗出土时揭去。为防止立枯病和其它土壤传染性病害,在播种覆土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50%代森铵水剂。 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移去覆盖物并立即搭建简易遮荫棚,当幼苗长到5-6cm时移去。在苗期除草和松土。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株距应保持在7-10CM。苗期追施两次,第一次在移去遮荫棚时,在幼苗行间挖沟,在每个苗床上施用200-250克硝酸铵;硫酸钾50-60g;第二次在苗高约10cm时进行,每个苗床施用300-400g磷酸二铵和60-80g硫酸钾。施肥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利于幼苗生长。 4、保护地营养钵育苗 在无霜期较短的地方,露地直播秧苗一般必须离开苗圃两年。如果采用提前在保护地播种、培育营养钵苗,然后移栽到露地苗圃的方法,可以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出苗的目的。 播种及播后管理3月上旬,扣塑料大棚,制作营养钵,规格为8×10cm、8×12cm或10×10cm;营养土的配比为:细河沙与腐殖土比例为1:3,并按5%的比例加放腐熟农家肥及0.3%的磷酸二铵(研成粉末)。播种前给钵营养土浇透水,播种时底土及覆土拌入多苗灵,在播种后结合浇水,喷施800-1000倍代森铵。每钵内播种2粒,覆土1-1.5cm。 播种后应保持适当的湿度。一般情况下,每2-3天浇水一次。幼苗准备好后,应遮荫约20天。当温度高于30℃时,应进行通风和冷却。苗木移栽与苗圃管理6月上旬前,用土钵将苗木移入苗圃。种苗前,应充分准备苗圃地(施肥、耙土、起垄等)。种苗时,用平锄破垄,开沟15cm深,施基肥(每亩400-500kg优质农肥)。盆栽苗应按10-15cm的株距放入沟内,用细土填塞,浇水,最后封好垄。苗木移入苗圃后,应在土壤干燥时及时浇灌,经常除草松土。第一次追肥是在7月初进行的。每根延长的稻垄施用30-40g硝酸铵和10-15g硫酸钾;8月初进行第二次追肥,施用三元复合肥50g或磷酸二铵40g,硫酸钾10g (二)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无性繁殖方法之一,因此扦插苗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原品种的特性和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