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练习题卷.docx

发布:2025-04-03约6.27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练习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彳亍(chìchù)慰藉(jí)锲而不舍(qiè)

B.戕害(qiāng)灰烬(jìn)给予(jǐ)汗流浃背(jiā)

C.跬步(kuǐ)经传(zhuàn)吮吸(yǔn)六艺经传(zhuàn)

D.句读(dòu)槁暴(pù)驽马(nú)锲而不舍(qì)

答案:B

解析:A项“慰藉”的“藉”应读“jiè”;C项“吮吸”的“吮”应读“shǔn”;D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雾蔼廖廓沧桑书生意气

B.斑斓笙箫颓圮风华正茂

C.偏袒扼腕凄惋切齿拊心

D.寒喧忤逆惊愕头晕目眩

答案:B

解析:A项“雾蔼”应为“雾霭”,“廖廓”应为“寥廓”;C项“凄惋”应为“凄婉”;D项“寒喧”应为“寒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话虽然不多,但都________在点子上,让人深受启发。

(2)我们要________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他________了一个巧妙的计划,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A.切中凝结制订

B.击中凝结制定

C.切中凝聚制订

D.击中凝聚制定

答案:C

解析:“切中”指正好击中、符合;“击中”强调打中目标。“切中”更符合语境,所以(1)选“切中”。“凝聚”有聚集、积聚的意思;“凝结”一般指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2)说团结力量,用“凝聚”合适。“制订”强调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制定”强调定出法规、政策等。(3)与“计划”搭配,用“制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学习上总是能够见贤思齐,经常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问题。

B.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振聋发聩,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听众。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无数读者。

D.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不紧不慢,真让人忍俊不禁。

答案:A

解析:B项“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唤醒糊涂麻木之人。此处演讲打动听众,用“振聋发聩”程度过重。C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不能用于形容小说情节。D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与“做事拖拖拉拉”的语境不符。A项“见贤思齐”指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使用恰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通过……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把“品质”改为“形象”;C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C.《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7.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A.排比拟人

B.反复拟人

C.排比比喻

D.反复比喻

答案:B

解析:“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B.“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C.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答案:C

解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