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查房.pptx
一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查房
XX医院XX
汇报人:XX
2025-01-24
CONTENTS
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概述
护理评估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与护理
营养支持与饮食指导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总结与展望
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概述
01
01
02
心衰竭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等。其中,心肌损害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心脏负荷过重可由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引起;而心室前负荷不足则与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有关[5-6]。
心力衰竭原因
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定义包含三个方面:(1)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舒张功能)和(或)射血能力(收缩功能)受损;(2)产生相应的心衰相关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3)通常伴有利钠肽水平升高,和(或)影像学检查提示心原性的肺部或全身性淤血,或血液动力学检查提示心室充盈压升高的客观证据[1-4]。
心力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7-8]。
呼吸衰竭原因
呼吸衰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以及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等。其中,呼吸道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组织病变如肺炎、肺水肿等;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肺血管炎等[9-11]。
02
由于心衰和呼吸衰竭都是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病情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难度大
01
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时,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病情严重
03
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细致的护理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后差
04
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
需要多学科协作
病例介绍
02
姓名:
性别:女
年龄:95岁
患者因“反复胸闷、气喘20余天,加重5天”入院。
患者高龄女性,近20余天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促,静息状态下仍可有症状出现,伴咳嗽咳痰,咳白痰,有畏寒无发热,夜间胸闷气喘可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头晕头痛,现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院急诊就诊,于急诊完善胸部CT。
既往有子宫切除手术史,具体不详;10余年前车祸后右腿骨折,家属诉有钢板固定史,5年余前车祸后有骨盆骨折及手术史,家属诉有输血史,具体不详,否认其余重大外伤手术输血史。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个人史
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接触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
已婚已育。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护理评估
03
持续监测心率变化,注意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评估呼吸困难程度。
定期测量血压,注意低血压或高血压的及时处理。
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等异常情况。
心率
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压
体温
听诊呼吸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呼吸音,如哮鸣音、湿啰音等。
观察咳嗽和咳痰情况,评估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和量。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等手段评估氧合情况,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呼吸音
咳嗽和咳痰
氧合情况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表现,患者心功能Ⅳ级,指导治疗和护理。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等,评估外周循环状况。
检查身体各部位水肿情况,特别是下肢和腰骶部,评估体液潴留程度,加强皮肤护理。
心功能分级
外周循环情况
水肿情况
患者年龄大,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评估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了解患者面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情绪状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评分项目
分值
ADL
35
压疮评分
17
跌倒临床判定法
高风险
Padua
2
非计划拔管风险评分
11
护理问题
04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评估呼吸困难程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
监测血气分析指标,了解患者气体交换情况。
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评估心脏功能。
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给予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保留导尿,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逐渐增加活动量。
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床边活动,促进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恢复。
评估患者活动耐力和疲劳程度。
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助行器、轮椅等,方便患者进行活动。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