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课件.pptx

发布:2025-04-05约2.88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202X汇报人:XXX汇报时间:202X

/CATALOGUE目录01缺血性脑卒中概述02静脉溶栓前护理03静脉溶栓中护理04静脉溶栓后护理05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01202X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占脑卒中60%-80%。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30秒代谢改变,1分钟神经元功能停止,5分钟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点,我国平均12秒1人中风,21秒1人死亡。

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男性较女性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缺血性脑卒中定义危害与发病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或脱落堵塞血管。

心源性栓子脱落,如房颤、心瓣膜病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引起栓塞。常见病因缺血性脑卒中定义与危害

静脉溶栓治疗原理通过静脉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直接或间接使血栓中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再通。

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治疗时间窗治疗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6小时。

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好,脑组织恢复可能性越大,错过时间窗效果大打折扣。临床应用现状随着对脑卒中认识加深,静脉溶栓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部分医院和患者未及时应用。

提高医护人员和公众对溶栓重要性认识,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可进一步提高溶栓率。静脉溶栓治疗原理与重要性

静脉溶栓前护理02202X

详细询问患者起病时间、症状、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运动情况,评估发病诱因和危险因素。病史采集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进行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明确脑梗死部位和范围,为溶栓提供依据。辅助检查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体格检查患者评估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溶栓治疗必要性、风险,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增强其对治疗信心,取得配合。01选择粗大、直、弹性好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

保证输液通畅,避免药物外渗,确保溶栓药物及时准确输入。02建立静脉通路用药准备准备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严格按照说明书现配现用。

检查药物有效期、质量,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准确计算药物剂量。03术前准备

静脉溶栓中护理03202X

01按照医嘱准确配置药物,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

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注速度,确保药物在规定时间内均匀输入,避免过快或过慢影响疗效。”输注方法与速度02密切观察患者输注过程中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等,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出,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输注过程观察03溶栓药物需放冰箱冷藏、避光保存,使用前取出,避免药物失效。

严格遵循药物保存和使用规范,确保药物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药物保存与管理药物输注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溶栓期间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及时记录变化。

若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神经系统监测每30分钟评估一次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判断溶栓效果和病情变化。

若出现意识障碍加重、肢体瘫痪加重、言语不清等,提示病情恶化,及时通知医生。出血倾向监测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牙龈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

注意有无呕血、便血、血尿等内出血表现,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病情监测

严格掌握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过度降压,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若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等,及时行头颅CT检查。颅内出血预防若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

若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注溶栓药物,给予吸氧、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过敏反应处理对于血管源性水肿,遵医嘱给予脱水剂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

若出现再灌注损伤,如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其他并发症处理01020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溶栓后护理04202X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避免剧烈头部活动。

每2小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保持肢体功能位。体位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

对于进食呛咳或吞咽困难者,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饮食护理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协助患者进行皮肤清洁,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