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隧道消防系统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四章重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措施与技术措施
4.1重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4.1.1消防水池開挖方案
4.1.1.1施工测量
工程施工测量将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結合总平面图和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立适合本工程和检测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多种控制點的设计、选點、造標与埋设均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及业重规定。工程動工前由测绘工程師编制详细测量方案。
現場的平面控制采用全站仪、紅外线测距仪和精密經纬仪進行闭合施测,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垂直度控制采用一般經纬仪,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根据初定、精测和复测的程序進行。施工期间各控制點应加以妥善保护,定期進行检查,防止遭到损壞。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點的布置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规定,所有沉降观测點埋设完後,应及時将观测點保护好,以免在施工中观测點损壞而影响观测的精确性。
所有仪器和钢尺在使用前都必须送计量局進行检定,检查合格後方可使用。
4.1.1.2土方及基础工程
開挖前应按规定放坡,并做好周围場地的平整工作。基坑開挖完毕後应立即用打夯机打夯一遍。
場地边坡開挖应采用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進行。
基坑開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导致塌方和破壞基土。
基坑開挖应尽量防止對地基土的扰動。采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後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時,应预留15~30cm不挖,待下道工序開始再挖至设计標高。采用机械開挖時,為防止破壞基底土,应在基底標高以上预留一层人工清理,保留土层厚度為20cm。
因基坑较深,因此选用水平垂直混合式支撑方式.
碎石垫层应分层压(夯)实,到达表面坚实、平整。
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不小于垫层厚度的2/3。
混凝土垫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湿润。垫层表面偏差不得超過10mm。
4.1.1.3钢筋工程
钢筋進場须具有材质证書等质保文献,钢材進廠後,应先進行外观检查,防止有锈蚀、裂纹、油污等,然後進行見证取样送检,检查合格後,填报材料报验單,监理承认後方可投入使用。
钢筋下料、制作:钢筋在钢筋車间集中制作,按單位、分部、分项工程编好钢筋下料表,車间制作人员按下料表上的数据尺寸将钢筋加工成半成品,分类编号并直接挂牌標识,运至現場绑扎,如不能及時绑扎的钢筋应有良好的防雨措施,以免锈蚀。
钢筋的接長:φ20以上的水平钢筋接頭采用闪光對焊,竖向钢筋采用全自動電渣压力焊,其他钢筋采用绑扎或搭接焊接頭。钢筋的接頭按规范规定的百分率錯開。钢筋接頭不适宜设在梁端及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采用搭接接頭的钢筋其搭接長度除设计规定外一般Ⅰ级钢筋為35d,Ⅱ级钢筋為45d,相邻接頭錯開1.30倍搭接長度。
钢筋的绑扎应严格按图紙進行,保证其位置的對的,间距一致,横平竖直,双层网间采用φ16@800钢筋做支撑或拉钩;當双层钢筋网片距离超過1.5m時,采用设置型钢支架的措施;保护层采用砂浆预制垫块控制。
4.1.1.4模板工程
模板的选择:本工程均使用厚18的木夹板模板,背枋用100×50mm
模板支设前,對钢筋、埋件等应會同业主、监理、设计、质检等有关人员進行全面會检查收,合格後,方可支设模板,模板在支设前应刷砼脱模剂。
模板支设必须保证轴线、標高、几何尺寸的對的性。支撑要牢固,模板缝隙拼装要严密,缝隙较大的采用胶带密封。
4.1.1.5脚手架工程
所有脚手架支撑均采用钢管,扣件连接。
在水池外围搭设双排脚手架,水池内搭设满堂支撑。
脚手架搭设,立杆应落于坚实的基层上,或增長枕木垫脚,以防止其沉降,脚手架均应设置剪刀撑。
脚手架施工前,對操作人员应進行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严禁高空抛掷,必要時使用吊車配合运送。
4.1.1.6砼工程
砼在砼搅拌站生产拌合料,使用砼地泵输送至浇筑點。
砼在浇筑前应會同各單位進行验收,并會签隐蔽工程记录後方可浇筑。
砼浇筑:在确定砼的浇筑方案時,应尽量減少施工次数。浇筑砼時宜先低处後高处,先中部後两端持续進行,防止出現冷缝。浇筑時应朝一方向次序浇筑,砼的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2m内,超過此高度采用串筒料斗下料。筒身滑模混凝土浇筑,严格按顺時针和逆時针交錯分层進行,分层厚度250mm~300mm,振動棒插入混凝土深度不能超過350mm,以減少對下层混凝土凝結的影响。
砼在浇筑過程中,应按规定留置砼標养试块,注明工程施工部位、曰期、標号等,對重要构件或设计规定還应留一组按同条件养护。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後,一般构造浇水养护期不低于7天。底板浇筑後,為了防止因水化热发散导致收缩裂纹,规定模内养护7~10天後才能拆模,拆模後继续养护,模内养护规定每隔2小時湿水一次。
砼要振捣密实,底板不留施工缝,墙板水平施工缝留在底板上30cm处,并要安设好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宽400mm厚3mm,通長设置。
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