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预测试题.docx
Page5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16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已大量使用陶器,生活器皿品种丰富。学者们往往将出土的陶器作为一个遗址乃至一类考古文化的代表,如半坡彩陶、龙山黑陶(“蛋壳陶”)等。由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造
A.诱发了社会贫富分化B.以种植业兴起为前提
C.得益于游牧转向定居D.具有多元性和共通性
2.《月令》是古人对时令经验的总结,记载着天象、物候、气象等自然事物的变化;汉武帝时,《礼记·月令》被立为经学、涉及君主施政、祭祀等内容,原有的刻度时间意义已经渐次模糊。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政府总结农业生产经验B.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C.强调帝王统治的合法性D.丰富人们的时间认知
3.唐天宝年间,高仙芝远征中亚将柘枝舞带入中原,舞女服饰是“香衫窄袖裁”,入唐的胡旋舞女穿窄口裤,脚着“小头鞋履”,这更促使贵族和士民“好为胡服和胡帽”。随着“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这反映了
A.汉民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B.社会生活映射盛唐风貌
C.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D.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频繁
4.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5.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
6.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1902年,清政府启动修订律法程序,明确宣布推行“中外通行”方针,并提出:“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这折射出这一时期
A.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B.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C.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D.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
7.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
C.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8.1944年7月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每户有一年余粮。二、每村有一架织布机。三、每区一个铁匠铺,每乡一个铁匠炉。四、每乡一个民办学校和夜校。五、每人识一千字。六、每区一个卫生合作社。……十一、每村一个水井,每户一个厕所。”该运动的开展
A.表明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B.意在团结民主党派争取抗战胜利
C.是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尝试D.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
9.1953年钱大昕创作的年画作品《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图3描绘的是当选者胸前戴大红花与大伙见面的场景,该年画反映了
图3
A.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B.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
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D.人民群众参政热情高涨
10.下表为1985年12月深圳蛇口工业区电脑公司部分职工工资表。表格反映了当时
职工
工资
应发工资
基本
职务
浮动
应付
独生子女
工贴
合计
甲
77
64
60
201
—
12
213
乙
123
133
90
346
5
12
363
丙
93.5
84
60
237.5
—
12
249.5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对外开放取得较大成就
C.“大锅饭”式分配方式逐渐被打破D.现代企业制度得到发展
11.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它扩散在一切人中间,它是永恒的……它11.在罗马是这样,在雅典也是这样;它对任何国家和任何时期都是这样的。”这种观念后来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