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3).docx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专项练
2025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备考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刑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之,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淮海后集》)
【注】①滑稽:谐戏读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⑤勒: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见辄能诵????????????(2)然负此自放
(3)喜从滑稽饮酒者游??????(4)心善之?????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2)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4.结合作者读书成长的经历,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贵于读书
夫明《六经》之指①,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②,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①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指:同“旨”,②艺:技艺,才能,③伎:同“技”。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伎之易习而可贵者()
(2)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6.作者深有感慨地告诫儿孙“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7.“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随园①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②,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③藏焉,曰:‘姑侯异日观’云尔。”
(节选自袁枚的《黄生借书说》)
[注]①随园:作者寓居江宁时,于小心山所筑的园林,②七略四库:指皇家内府藏书;③庋:读guǐ,搁起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什么?点明作者由小见大,推而广之的是哪一句话?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负笈①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②,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③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在;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笈:书籍。②庵:茅草小屋。③麻蒿:点燃后可照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负笈从师???负:?????????(2)常以净衣易之???易: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12.文中作者怎样体现任末的好学?结合选段内容简要阐述。
读书须明窗净几,案头不可多置书。读文作文,皆须宁神静气,目光炯然①。出文于题之上,最忌坠入云雾中,迷失出路。多读文而不熟,如将不练之兵,临时全不得用,徒疲精劳神,与操空拳者无异。
作文以握管②之人为大将,以精熟墨卷百篇为练兵,以杂读时艺③为散卒,以题为坚垒。若神明④不爽朗,是大将先坠云雾中,安能制胜?人人各有一种英华光气,但须磨炼始出。譬如一草一卉,苟深培厚壅⑤,尽其分量,其花亦有可观,而况于人乎?况于俊特⑥之人乎?
天下有形之物,用则易匮。惟人之才思气力,不用则日减,用则日增。但做出自己声光⑦,如树将发花时,神壮气溢,觉与平时不同,则自然之机候⑧也。
读书人独宿是第一义,试自己省察。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⑨,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以之读书则有益,以之作文必不潦草枯涩⑩。真所谓一日胜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