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四-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doc

发布:2018-11-07约2.4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四 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IMULINK模型文件的操作。 2、熟悉SIMULINK建模的有关库及示波器的使用。 3、熟悉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 4、掌握用不同的输入、不同的算法、不同的仿真时间的系统仿真。 二、实验内容: 1、设计SIMULINK仿真模型。 2、建立SIMULINK结构图仿真模型。 3、了解各模块参数的设定。 4、了解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5、了解参数、算法、仿真时间的设定方法。 例7.1-1 已知质量m=1kg,阻尼b=2N.s/m。弹簧系数k=100N/m,且质量块的初始位移x(0)=0.05m,其初始速度x’(0)=0m/s,要求创建该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进行仿真运行。 步骤: 1、打开SIMULINK模块库,在MATLAB工作界面的工具条单击SIMULINK图标,或在MATLAB指令窗口中运行simulink,就可引出如图一所示的SIMULINK模块浏览器。 图一:SIMULINK模块浏览器 2、新建模型窗,单击SIMULINK模块库浏览器工具条山的新建图标,引出如图二所示的空白模型窗。 图二:已经复制进库模块的新建模型窗 3、从模块库复制所需模块到新建模型窗,分别在模块子库中找到所需模块,然后拖进空白模型窗中,如图二。 4、新建模型窗中的模型再复制:按住Ctrl键,用鼠标“点亮并拖拉”积分模块到适当位置,便完成了积分模块的再复制。 5、模块间信号线的连接,使光标靠近模块输出口;待光标变为“单线十字叉”时,按下鼠标左键;移动十字叉,拖出一根“虚连线”;光标与另一个模块输入口靠近到一定程度,单十字变为双十字;放开鼠标左键,“虚连线”变变为带箭头的信号连线。如图三所示: 图三:已构建完成的新模型窗 6、根据理论数学模型设置模块参数: = 1 \* GB3 ① 设置增益模块Gain参数,双击模型窗重的增益模块Gain,引出如图四所示的参数设置窗,把Gain增益栏中默认数字改为2,单击[OK]键,完成设置; 图四:参数已经修改为2的Gain增益模块设置窗 = 2 \* GB3 ② 参照以上方法把Gain1增益模块的增益系数改为100; = 3 \* GB3 ③ 修改求和模块输入口的代数符号,双击求和模块,引出如图五所示的参数设置窗,把符号栏中的默认符号(++)修改成所需的代数符号(--),单击[OK]键,完成设置; 图五:改变输入口符号的求和模块参数设置窗 = 4 \* GB3 ④ 对积分模块Integrator1的初始状态进行设置:双击积分模块Integrator1,引出如图六所示的参数设置窗,把初始条件Initial condition栏中的默认0初始修改为题目给定的0.05,单击[OK]键,完成设置。 图六: 实现初始位移0.05设置的Integrator1设置窗 7、仿真运行参数采用默认解算器“ode45”、默认“变步长”和默认仿真终止时间10 8、把新建模型保存为exm070101.mdl 9、试运行,以便发现问题加以改善 = 1 \* GB3 ①双击Scope示波器模块,引出示波器显示窗,并使它不与exm070101模型窗重叠。 = 2 \* GB3 ②单击exm070101模型窗上的仿真启动键,使该模型运行,在示波器上呈现的运行结果可能如图七所示。 图七:坐标范围设置不当时的信号显示 = 3 \* GB3 ③单击Scope显示窗上的纵坐标范围自动设置图标,示波器显示窗改变为如图八所示。在显示窗中,可以看到位移x(t)的变化曲线,同时可以发现:纵坐标的适当范围大致在[-0.06,0.06];仿真时间取[0,5]即可,显示曲线不够光滑。 图八:采用轴自动设置功能后的信号显示 10、据试运行结果,进行仿真参数的再设置 = 1 \* GB3 ①示波器纵坐标设置:用鼠标点击示波器的黑色显示屏,在弹出菜单中选择Axes Properties,引出纵坐标设置对话窗(如图九),把纵坐标的下限、上限分别设置为-0.06和0.06,点击[OK]键,完成设置; 图九:对显示屏的纵坐标范围进行设置 = 2 \* GB3 ②示波器时间显示范围的修改:单击示波器的参数设置图标,引出示波器参数设置窗(如图十);在General卡片的Axes区的Time range栏中填写5或auto,点击[OK]键,完成设置; 图十:对示波器时间显示范围的设置 = 3 \* GB3 ③显示曲线的光滑化设置:选中exm070101模型窗的下拉菜单项Simulation\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引出仿真参数配置窗(如图十一);再在该窗左侧的选择栏中,选中Data Import/Exp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