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媒体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新媒体内容生产的门槛在不断降低,这就使得自媒体在乡村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媒体将对乡村产业发展模式起到优化及创新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注入新动力及形成新引擎。
一、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We media)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nor)提出“新闻媒介3. 0”(Journalism 3.0)的想法,于2002年底正式提出这一概念。随后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新闻学期刊上撰写了《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来临》(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We Media”)的文章,指出了互联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参与新闻对话的主要形式,必将在未来成为新闻传播流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一环。由自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的时代,业界普遍称之为“媒体3.0”时代,主要是针对近现代媒体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所界定。“媒体1.0”时代泛指传统媒体形式,“媒体2.0”时代则指代借助现代卫星技术实现的全球信息传送发布信息等的形式。
所谓“自媒体”,指的是普通大众通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手段或者途径,以自身事实为内容对外发布信息或者新闻等的传播形式,分享(Share)和链接(Link)是其两大特性。自媒体通过依托数字科学技术,实现与全球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关联,从而达到个体提供和分享信息的目的,具有个性化、碎片化、交互性、多媒体、群体性、传播性等特点,从根本上改变或弥补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单向、内容单薄、缺乏互动等缺点。自媒体的核心内涵在于依托内容为营销载体,但内容要素的表达、传播形式明显区别于传统营销,即要充分体现出“新”之所在。因此,自媒体运用的关键在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共情链接,以分享为主要沟通渠道,通过提升参与互动度,促进粉丝经济形成,从而实现流量变现的营销最终目的。国内的微博微信、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网络电台、论坛、博客等社交网络,都是自媒体承载平台。农村自媒体作为自媒体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新时代背景下“新农人”积极运用网络媒介来传播乡土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二、自媒体对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自媒体技术在乡村经济振兴的运用范围愈发广泛,与乡村产业的深度结合主要体现在横向覆盖面大幅提升,纵向融合度不断深化,并打造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成功典型例子,对于解决和消化乡村巨大的产业产能、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整合优化产业行业发展模式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改变传统营销生态
传统营销模式对于乡村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的桎梏日渐凸显,自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乡村产品依靠传统营销的固化模式,为乡村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创新了产品销售的新渠道。传统营销模式从产业链终端的市场需求反馈到产业链开始端所经过的中间环节众多,在传递过程中还伴随信息失真、缺失等,造成生产与销售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供给与需求信息存在严重滞后性,从而严重制约了产品的顺畅流通性。对于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大量乡村企业而言,由于产品具有量大不易保存、容易腐坏损失等特性,必然会造成生产资源浪费、库存压力增大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投入产出比例低,不仅使得成本急剧上升,更会导致利润创收微薄,经济效益自然不高。自媒体技术的运用正好弥补传统营销生态模式的“短板”。自媒体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及平台,从终端真实需求信息实现有效反馈需要的时效大大降低,突破了市场供给与需求所形成的滞后性障碍,几乎可以实现产供销实时一体化,从而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及时配置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适时调整,最终实现切实提高营销效率和优化精准度的目的。
(二)打造优势特色品牌
从资源禀赋要素理论来分析,一个地区(或者区域)所拥有的优势资源是有限甚至是稀缺的,而且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这样才能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和具有竞争力,深度运用自媒体可以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从而打造一批颇具特色且较具影响力的乡村产业品牌。一是选择特色品牌打造务必要因地制宜凸显优势,切忌“跟风”,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效应。自媒体受众关注的是具有独特人文的乡村文化元素,高度同质化和模式化的内容难以吸引自媒体用户,自然不会带来可观的流量。二是要聚焦资源倾力打造。利用自媒体打造品牌“IP”,要聚焦在一个或者某几个点,通过持续不间断的内容、情感、情怀、趣味等品牌输出吸引并深度黏合用户,才能保证获得长期用户流量。从现阶段自媒体技术与乡村经济发展的融合运用,主要依托乡村传统农产业及文化产业两方面,集中在农副产品展示推广、乡村特色美食、旅游文化娱乐及乡村生活记录等。运营方式主要是个人或者团队,通过自媒体技术将乡村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