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和染色体.docx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
1、 假说核心: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3、 原因证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现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 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
3、 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WY,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或XwXw,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wY,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三、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节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⑵交叉遗传。即男性一女性一男性。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代代相传。
人类毛耳现象(Y染色体遗传)
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亲代ZBWx如
子代7^2Z^W(芦葩雌燃)(非芦花雄鸡)
子代7^2Z^W
(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3、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 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 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4、 性别决定的方式
类型
XY型
ZW型
性别
雌
雄
雌
雄
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2A+XX
2A+XY
2A+ZW
2A+ZZ
性细胞染色体组成
A+X
A+X
A+Y
A+Z
A+W
A+Z
生物类型
人、哺乳类、果蝇及雌雄异株植物
鸟类、蛾蝶类
四、遗传病类型的鉴别1、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一一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一一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2、 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已知隐性遗传
父正女病一一常、隐性遗传 母病儿正一一常、隐性遗传
、已知显性遗传
父病女正一一常、显性遗传 母正儿病一一常、显性遗传
3、 不能确定的判断:
、代代之间具有连续性一一可能为显性遗传
、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1/2——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③、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
i、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一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ii、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一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iii、 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一一可能为伴Y遗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