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支气管镜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规范.docx

发布:2024-12-23约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支气管镜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支气管镜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务人员标准防护原则、感染性防护、化学性防护、放射性防护及噪声防护要点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支气管镜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213—2008WS/T311—2009WS/T511—2016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职业暴露OccupationalExposure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而暴露于危险因素中,可能危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此处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传染病病原体及对身体有害的所有项目,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及其他类职业暴露。

3.2职业防护CcupationalProlection

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其损伤或将损伤程度降至最低的措施。

3.3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

是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4气溶胶Aerosol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液态或固态和液态的颗粒状物质,如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3.5手术烟雾SurgicalSmoke

2

是指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激光刀、超声刀、动力系统等设备时,组织蛋白或脂肪受到破坏及气化所产生的烟雾。

4管理要求

4.1应组建医院感染应急处置专家组,指导临床开展职业暴露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

4.2应建立支气管镜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培训并落实,强化其管理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

4.3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按规定进行紧急处理、上报和追踪。

4.4应将支气管镜室设置合理,洁污分流。

4.5应保障支气管镜室操作环境安全。

4.6应配有符合支气管镜操作标准的操作器械和个人防护装备,按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口罩、手套、防护面罩、护目镜、防护服或隔离衣等。

4.7宜设置排风机或高效空气过滤器,使支气管镜室能处于负压状态。

5标准防护原则

5.1应严格无菌操作。

5.2应防止血源性和非血缘性疾病传播。

5.3应既要保护医务人员,也要保护患者。

5.4应普遍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措施应覆盖诊疗活动的全过程。

6感染性防护

6.1基本防护措施

6.1.1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不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或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6.1.2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增加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1.3为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时,宜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6.1.4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摘除手套,洗手或手卫生消毒。

6.1.5应严格执行《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根据疾病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选择适宜的防护措施。

6.1.6每日或对同一种传染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操作后应对支气管镜室内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短波紫外线(波长200~275nm)照射30min。

6.2支气管镜下手术烟雾防护措施

6.2.1应减少烟雾的产生,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使用激光、高频电刀及氩气刀等热消融技术时,应调节所需的工作模式、功率,以最小输出功率达到最大的功效;

——应及时清理电刀笔、动力系统刀头上的焦痂。

6.2.2应有效阻止烟雾吸入,及时吸除手术烟雾。

3

6.2.3应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宜佩戴高过滤性的外科口罩、眼部防护镜、手套等。

6.2.4宜在产生手术烟雾的手术区域5cm范围内配备烟雾捕获器。

6.3锐器伤防护措施

应严格按照《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针刺伤防护的护理专家共识》执行。

6.4支气管镜室病原微生物气溶胶防护措施

6.4.1应管理传染源,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应全面评估患者,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