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实录.doc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石潭清幽秀丽的景色,体会作者在贬谪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借景抒情表达的孤寂悲凉之情。
-理解文中乐与忧的情感矛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神奇而美妙的画卷,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脚步,一同走进小石潭,去领略那里的清幽之美,感受作者别样的心境。(多媒体展示小石潭的图片)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其散文题材广泛,文笔峻洁,富有诗情画意,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等。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课文原文,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导篁竹(huángzhú)清冽(qīngliè)坻(chí)嵁(kān)佁然(yǐrán)俶尔(chùěr)翕忽(xīhū)悄怆(qiǎochuàng)等字词的读音。
4.全班齐读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出感情。
(四)疏通文意(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小组合作探究
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仍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
-重点字词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
-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伐,砍伐。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幽邃,幽静深远。
-重点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