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质量管理离线作业.pdf

发布:2025-01-06约1.03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质量管理离线作业--第1页

第一次作业

46.质量职能与质量职责的不同。

答:答:(1)质量职能是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活动的属性与功能,是质量形成客观规律的反映,具有科

学性和相对稳定,不会因为企业性质不同而有不同,或是因为部门或人员职责的调整而产生变化;质量

职责是为实现质量职能,具体质量工作在部门、岗位与个人上的分工,其任务通过权、责、利予以落实,

具有人为的规定性。(2)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能部门及其承担的质量职责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可能

一个质量职能由多个质量职能部门承担,也可能一个质量职能部门承担多项质量职能。

47.简述朱兰质量螺旋所描述的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

答:(1)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包括13各环节(质量职能):市场研究、产品计划、设计、制定产品规格、

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配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售后服务。(2)产品质量的形

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必须对质量形成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4)质量系统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同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5)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重视人的

因素。

48.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答:①全面质量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针对广义质量概念而言的。它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还

要对过程质量、工作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产品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和适

应性进行管理;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理。是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财、物的全方位

管理。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杜绝不合格品

产生,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③全员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部门工作的

综合反映。企业中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

要求在企业个的亲自领导下,把各部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

人做好本职工作,各个关心产品质量,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④综合性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用以

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多种管理技术与科学方法组成,形成综合性的方法体系。

49.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答:(1)质量检验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30年代,是质量管理形成和发展的积累和准备阶段。

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质量检验是

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

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该阶段也被称为事后检验阶段,

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统计质量控制主张运用数理

统计方法,从产品质量波动中找出规律性,消除产生波动的异常因素,使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控制在正

常的、比较理想的生产状态,从而保证最经济地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

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着重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做到以预防为主,认为“质量是生产造出来

的”。该阶段提供了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和抽样检验的具体方法,主张由专职检验人员和专职质量控制工程

师共同承担质量管理工作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管理,认为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应以预防为主,防检结

合。

(4)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产品和资本的流动日趋

国际化,相伴而产生的是国际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制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

需要。ISO9000系列标准应运而生,适应了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50.简述质量管理的八项管理原则。

答:(1)以顾客为中心。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2)

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

质量管理离线作业--第1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