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RCP在胆道疾病中的诊治进展_齐鲁医院.ppt

发布:2017-09-26约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 R C P在胆道疾病 诊治中的应用 ERCP概念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乳头,由内镜活检管道插入造影导管至胆管或胰管,经造影导管注射造影剂作x线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适应症 疑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或梗阻性黄疸原因不明者。 胆囊切除或胆管手术后胆系症状复发。 临床怀疑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或复发性胰腺炎缓解期。 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肿瘤或ODDIS肌功能异常者。 疑有胆总管囊肿等先天畸形及胰胆管合流异常者。 原因不明上腹痛,怀疑胰胆疾病。 胆胰病患者收集胆汁、胰液或ODDIS肌测压。 因胆系疾病需行内镜下治疗者。 ERCP禁忌症 上消化道狭窄、梗阻,十二指肠镜不能达降部。 有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内镜检查禁忌者。 非结石嵌顿性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 由于造影剂入胰胆管不同于注入静脉,故碘过敏者不是绝对禁忌,必要时可改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等),但要作好抢救准备。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及胰腺囊肿,曾被认为是禁忌症。但由于近年来引流技术的发展,反而提倡尽早进行内镜下处理。 ERCP术前准备 术前器械准备: 十二指肠镜(电子或纤维,3.8或4.2孔径),造影导管,造影剂(30%泛影葡胺)、X线机 治疗ERCP还需准备下列物品:高频电发生器、乳头切开刀、取石篮、碎石器、取石球囊、导丝、胆管扩张气囊及扩张探条。各种引流管(鼻胆管、胆道内支架、胰管内支架及引流袋等) 至少3-4人进行(内镜医生,放射科医生1人,护士1-2人) ERCP术前准备 术前病人准备: 禁食6小时 碘过敏试验 解痉灵10mg(阿托品、654-2、斯帕丰) 估计时间长或需行治疗者应建立静脉通道,间断静脉推注清醒镇静剂(多美康),必要时使用杜冷丁。 病情严重或年老者给予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必要时吸氧。 术后处理 禁食1天,术后3小时(术中造影剂造成注射性胰腺炎,其淀粉酶峰值在3小时,然后再缓慢下降)及次晨抽血查血淀粉酶及白细胞加分类。 常规静脉补液及应用抗生素。 如血淀粉酶升高伴体温升高及腹痛按急性胰腺炎处理。 扩张的胰胆管或囊肿充盈后迟迟不排空,应及时内镜下或手术处理-引流 并发症及预防 发生率1.19-4%,死亡率0.18-0.2%, 急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 出血,穿孔,药物过敏,心血管意外。 预防: 内镜导管消毒要彻底 注射压力不要太高 保持视野,避免暴力,动作轻柔 胆道感染及时引流。 ERCP在胆道疾病诊疗中应用 适应证广 技术广泛开展,日趋成熟 已由诊断过渡到治疗 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已取代部分外科手术 ?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ERCP是确诊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方法 ERCP表现为胆管充盈缺损,不同于肿瘤的不规则狭窄。 ERCP不仅可直观胆石的大小、数目、部位,必要时可行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与肿瘤鉴别。 北京友谊医院张树田等分析MRCP与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诊断总符合率为100%。认为MRCP虽无创伤性,漏诊率也低,但误诊率相对较高,不能取代ERCP,但可互相弥补对方不足。 EST+取石(<1.5 cm结石) ERCP ↓ EST ↓ 取石 EST+碎石+取石(1.5~2.5cm结石) ERCP ↓ EST ↓ 机械碎石 ↓ 取石 ML(网篮机械碎石) ML的应用,使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有了重大进展。从此,内镜下取石不再受结石大小的限制。近年来,对EST及EPBD不能取出的大结石,广泛采用ML,提高了取石成功率。 EST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不需要全身麻醉、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及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 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总管结石 胆管结石术后复发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二镜或三镜联合治疗 无手术条件者 成功率为95~98%,一次清除率为89~95.7%,与结石性质、大小、多少等因素有关,结合网篮碎石对大结石取石率明显提高。 EPBD+取石 (≤1.0 cm结石) ERCP ↓ 乳头球囊扩张 ↓ 取石 EPBD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 EPBD是用球囊扩张乳头括约肌,使其开口扩大,达到自然排石或网篮取石的目的 不破坏乳头括约肌的解剖结构,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 主要适用于小于1.0cm的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85~100%。大于1.0cm者可结合碎石网篮,成功率亦可达到85%以上 EPBD保留乳头括约肌结构和功能,减少了EST的远期并发症 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及有EST禁忌或困难者。 EPBD的并发症主要有胰腺炎、胆管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