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支部建在公寓中”深化高校学生社区高质量育人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支部建在公寓中”深化高校学生社区高质量育人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提纲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社区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其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学生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管理、文化氛围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然而,针对“支部建在公寓中”这一独特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如何通过这一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尚不够系统深入。
2、选题意义
“支部建在公寓中”是指将党支部建立在学生公寓内,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课题旨在探索这一模式在高校学生社区高质量育人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研究价值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对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研究还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二、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构建“支部建在公寓中”的理论框架,明确其在高校学生社区育人中的定位和功能。
分析“支部建在公寓中”模式的实施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探索优化“支部建在公寓中”模式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
2、研究对象
高校学生公寓内的党支部
党员学生及普通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相关政策制定者
3、研究内容
“支部建在公寓中”模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该模式在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选取若干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不同学校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对比分析:比较“支部建在公寓中”与其他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异同
优化路径: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案例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最后综合分析数据,提炼出“支部建在公寓中”模式的核心要素和优化路径。
2、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支部建在公寓中”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对“支部建在公寓中”模式的看法和建议。
深度访谈法:对高校领导、辅导员、学生代表等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3、创新之处
理论创新:构建“支部建在公寓中”的理论框架,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
实践创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和操作建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方法创新: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研究基础、保障条件、研究步骤
1、研究基础
已有的关于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文献资料
课题组成员在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
高校合作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2、保障条件
项目资金支持,确保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高校合作单位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
课题组成员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3、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1月):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实施阶段(2025年2月-2025年7月):开展文献综述,进行案例分析,实施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分析阶段(2025年8月-2025年10月):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总结阶段(2025年11月-2025年12月):完成最终报告,举办成果交流会,推广研究成果。
通过上述设计论证,本课题旨在为“支部建在公寓中”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高校学生社区高质量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课题评审意见:
本课题针对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展现出了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目标明确且具体,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规范,确保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还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对问题的剖析深入透彻,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本课题在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总之,这是一项具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教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