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护理查房》课件.ppt
**************髋臼骨折的发病机制直接暴力直接撞击髋臼部位,导致骨折。间接暴力跌倒时,身体的重量通过股骨头传递到髋臼,造成骨折。高能量损伤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导致髋臼骨折。髋臼骨折的临床表现疼痛髋关节部位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甚至无法负重。肿胀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局部压痛。畸形髋关节可能出现明显畸形,如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半脱位等。功能障碍髋关节活动度受限,无法正常行走,甚至无法站立。髋臼骨折的诊断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畸形等。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判断骨折类型和程度。X线影像学检查髋臼骨折X线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正常髋关节对比正常髋关节,能更直观地判断骨折程度CT、MRI的作用CT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类型,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MRIMRI扫描可以更详细地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肌腱和神经的损伤,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康复提供参考。髋臼骨折的分型1内侧柱骨折涉及髋臼内侧柱,包括耻骨支和坐骨支。2外侧柱骨折涉及髋臼外侧柱,包括髂骨翼和髋臼后壁。3后柱骨折涉及髋臼后柱,包括坐骨大切迹和髋臼后壁。4横行骨折横向穿过髋臼,通常涉及关节面。髋臺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断端复位至解剖位置,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固定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的方法固定骨折断端,防止其再次移位,促进骨折愈合。保守治疗石膏固定适用于轻微移位的髋臼骨折。牵引治疗用于缓解疼痛,减少骨折移位。药物治疗止痛消炎,促进骨折愈合。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髋臼骨折的主要方法,它可以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并为骨折的愈合提供稳定性。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髋臼骨折可能导致关节的严重损伤,此时可能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他手术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手术,如关节镜手术、骨移植手术等。内固定术式选择1患者情况骨折类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2骨折部位髋臼骨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3手术风险手术的复杂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4手术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常见内固定植入物钢板固定螺钉固定钢针固定髋臼骨折的并发症关节僵硬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可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影响患者功能恢复。骨不连骨折部位愈合不良,导致骨折断端无法连接,影响功能恢复。感染手术或创伤后,细菌侵入伤口或体内,导致感染,影响愈合和功能恢复。深静脉血栓长时间卧床或活动受限,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肺栓塞。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伤口观察及消毒每日观察伤口情况,并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感染。下肢固定及牵引根据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下肢固定方式,并定期进行牵引护理。下肢肌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收缩等训练,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活动训练术后3-5天开始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由专业人员指导,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伤口观察及消毒密切观察每天观察伤口情况,包括颜色、肿胀、分泌物、疼痛等,并及时记录。消毒护理使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周围皮肤,避免细菌感染。下肢固定及牵引1稳定骨折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防止再次移位。2减轻疼痛减少骨折部位的活动,减轻疼痛感。3促进愈合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下肢肌力训练1股四头肌训练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缓慢抬起患肢,保持数秒,然后缓慢放下。2腘绳肌训练患者俯卧,屈膝,缓慢抬起患肢,保持数秒,然后缓慢放下。3小腿肌训练患者坐于床边,双脚平放,缓慢抬起脚尖,保持数秒,然后缓慢放下。下肢肌力训练应循序渐进,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关节活动训练1髋关节屈伸、外展、内收、旋转2膝关节屈伸、旋转3踝关节背屈、跖屈预防并发症措施早期康复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预防血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出院指导及注意事项术后康复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促进功能恢复。药物服用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任何异常,及时联系医生。定期复查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术后康复知识详细讲解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药物使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