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专科《物流学概论》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docx
报关专科《物流学概论》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物流学概论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4.适用专业:报关专科
5.学分/学时:[X]学分,[16X]学时(理论教学:[12X]学时,实践教学:[4X]学时)
6.先修课程:[相关先修课程名称]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外延。
掌握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熟悉物流主要活动(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等)的原理和运作流程。
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2.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物流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物流案例进行剖析。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物流方案,如物流配送路线规划、仓储布局优化等。
掌握物流活动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如运输成本计算、库存成本计算等。
具备一定的物流信息系统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物流业务模拟操作。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物流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理念。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物流学基础(4学时)
1.教学内容
物流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物流的分类与作用
物流学科的体系结构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物流的分类与作用。
(二)物流系统(6学时)
1.教学内容
物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人、财、物、信息、组织与管理等)
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物流系统的优化与评价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阐述物流系统的基本理论。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并进行课堂汇报。
实验演示:利用物流系统模拟软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流系统的运作。
(三)运输管理(10学时)
1.教学内容
运输的概念与功能
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运输路线规划与选择
运输成本计算与控制
运输合理化措施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知识要点。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物流运输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了解运输业务的实际操作。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运输路线规划和成本控制等问题。
软件模拟:运用运输管理软件进行运输路线优化模拟操作。
(四)仓储管理(10学时)
1.教学内容
仓储的概念与功能
仓库的分类与布局
库存管理(库存分类、库存控制方法、库存成本计算等)
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保管、出库)
仓储设备与技术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介绍仓储管理的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通过仓储管理案例,分析库存控制和仓储作业优化等问题。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仓储作业流程模拟操作,使用仓储管理软件进行库存管理模拟。
(五)配送管理(8学时)
1.教学内容
配送的概念与特点
配送中心的功能与类型
配送模式(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等)
配送作业流程(订单处理、备货、分拣、配装、运输、送达服务等)
配送成本计算与控制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配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小组项目: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配送方案,并进行课堂展示和汇报。
企业调研:组织学生到配送中心进行调研,了解实际的配送运作情况。
(六)包装与装卸搬运管理(8学时)
1.教学内容
包装的概念与功能
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
包装设计原则与方法
装卸搬运的概念与特点
装卸搬运设备与作业组织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传授包装与装卸搬运的理论知识。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和装卸搬运设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包装设计和装卸搬运优化的实际应用。
(七)流通加工管理(6学时)
1.教学内容
流通加工的概念与作用
流通加工的类型与形式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流通加工的基本原理。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流通加工在实际物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合理性和优化方向。
(八)物流信息管理(8学时)
1.教学内容
物流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物流信息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