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ptx
2.2.2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
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实际问题中的方程建模。
难点:配方法的步骤,实际问题中复杂等量关系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8分钟)
问题1:展示生活问题:
“一个矩形的面积是15cm2,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
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x(x+2)=15
,整理为
x
2
+2x?15=0
。
问题2:提问:
“这个方程与之前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何不同?”
引出课题:一元二次方程。
2.探究新知(30分钟)
活动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定义:只含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
一般形式:
ax
2
+bx+c=0
(
a
=0
),强调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练习: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x
2
=4
,
3x+5=0
,
x
3
?2x=0
,
x(x?1)=x
2
+2
。
活动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原理:若
ab=0
,则
a=0
或
b=0
。
步骤:
移项使右边为0。
将左边因式分解。
令每个因式为0,解方程。
例题演示:解方程
x
2
?5x+6=0
,分解为
(x?2)(x?3)=0
,得
x=2
或
x=3
。
活动3: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步骤:
二次项系数化为1。
移项:常数项移到右边。
配方: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开平方求解。
口诀:“一化二移三配方,四开五解六检验。”
例题演示:解方程
x
2
+4x?1=0
,配方得
(x+2)
2
=5
,解得。
活动4: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求根公式:由配方法推导得出
x=
2a
?b±
b
2
?4ac
?
?
。
判别式:
Δ=b
2
?4ac
,判断根的情况:
Δ0
:两个不等实根;
Δ=0
:两个相等实根;
Δ0
:无实根。
例题演示:解方程
2x
2
?5x+1=0
,代入公式得
x=
4
5±
17
?
?
。
活动5:实际问题中的方程建模
步骤: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检验(舍去不符合实际的根)。
例题分析:
“某商品原价100元,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81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设降价率为
x
,列方程
100(1?x)
2
=81
,解得
x=10%
。
3.例题解析(10分钟)
例题1:解方程
3x
2
?6x=0
。
方法??择: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
3x
,得
x=0
或
x=2
。
例题2:用配方法解方程
2x
2
?4x?1=0
。
步骤演示:系数化为1→配方→开平方。
例题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直角边的长度。”
设较长边为
x
,列方程
2
1
?
x(x?3)=9
,解得
x=6
(舍去负根)。
4.巩固练习(15分钟)
基础题:教材习题(解方程、判别式应用)。
拓展题:
某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零件50万件,第一季度共生产182万件,求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
小组合作:设计一道与生活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并互解,重点训练建模能力。
5.课堂小结(7分钟)
学生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步骤。
实际问题中如何列方程及检验根的合理性。
教师强调:
因式分解法优先,配方法是基础,公式法是通法。
注意二次项系数非零,实际问题中根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
基础题:教材课后习题(必做)。
实践题:
测量家中正方形地砖的边长,若面积减少20%后变为128cm2,求原边长。
思考题:
若方程
x
2
+mx+1=0
有两个相等实根,求
m
的值。能否用配方法验证?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含解方程步骤动画演示)。
配方法教具(如正方形纸片辅助理解配方过程)。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解题过程。;1.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熟练
掌握其基本步骤,通过经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提高运算能力.
2.经历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体会其中的化归思想.;1.什么是配方法?
2.配方依据是什么?
3.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请观看视频;印度古算书中有这样一首诗:“一群猴子分两队,高高兴兴在游戏,八分之一再平方,蹦蹦跳跳树林里;其余十二叽叽喳喳,伶俐活泼又调皮.告我总数有多少,两队猴子在一起?”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8页例2及做一做.
2.请同学们比较下面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