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管理制度.docx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特制定本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住院患者。
三、定义
1.跌倒:指患者在医院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摔倒。
2.坠床:指患者从床上或其他高处意外坠落。
四、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1.入院时评估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在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视力、听力、平衡能力、用药情况、排泄情况等。
-使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量表,如Morse跌倒评估量表等,对患者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0-24分)、中风险(25-45分)、高风险(≥46分)。
2.动态评估
-对于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应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再次评估,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进展、活动能力改变、用药调整、环境因素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特殊情况评估
-对于新入院的老年患者、意识不清患者、视力或听力障碍患者、行动不便患者、使用特殊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等)患者、有跌倒坠床史患者等,应重点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对于手术患者,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评估。
五、预防措施
1.环境管理
-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拖地后设置小心地滑警示标识。
-病房通道畅通,无障碍物,物品摆放整齐。
-病房光线充足,夜间开启夜灯,方便患者夜间活动。
-卫生间安装扶手,配备防滑垫,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燥。
2.患者教育
-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跌倒坠床预防知识教育,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卫生间、如何呼叫医护人员、如何在床上翻身等。
-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的危害,提高其防范意识。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以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3.安全标识
-对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悬挂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
-在病房显眼位置张贴跌倒坠床预防宣传海报,宣传预防知识。
4.护理措施
-对于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安排专人护理,定时巡视患者。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如厕等。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轮椅等,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保持患者的床单位整洁、舒适,床垫平整,无褶皱。
-将呼叫器放在患者易取处,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呼叫器。
-对于意识不清患者,应加床档保护,并约束患者四肢,防止坠床。
-对于视力或听力障碍患者,应加强沟通,告知其周围环境情况,协助其活动。
5.用药管理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用药,避免使用易导致跌倒坠床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等。如需使用,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6.设备设施管理
-定期检查病房内的设备设施,如病床、轮椅、拐杖等,确保其性能良好,无安全隐患。
-对损坏的设备设施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患者使用安全。
六、跌倒坠床事件报告与处理
1.事件报告
-一旦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现场医护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
-责任护士应在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在1小时内报告护理部和科主任。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跌倒坠床时间、地点、经过、初步处理情况等。
2.事件处理
-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患者进行紧急救治,评估患者的受伤情况,如有无骨折、颅脑损伤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填写跌倒坠床事件报告单,详细记录事件经过、患者受伤情况、处理措施及结果等。
-组织科室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对于跌倒坠床事件,应在24小时内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在科室范围内进行通报。
-护理部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