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四首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四首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四首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外国诗四首,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提高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全球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难点:
1.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2.跨文化背景下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3.设计诗歌品鉴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模仿和创作,深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4.结合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诗歌知识面,提高对诗歌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的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外国诗四首相关的图片、诗歌背景介绍视频。
3.教学工具:准备诗歌朗读设备,如音响或多媒体播放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纸笔,以便学生进行诗歌分析和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国家的诗歌文化?它们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外国诗四首”。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四位外国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首先讲解《夜泊牛渚怀古》,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接着讲解《静夜思》,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然后讲解《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和哲理。
-最后讲解《春晓》,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诗歌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所学诗歌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诗歌创作:教师提供诗歌创作素材,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朗读展示:每组选派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外国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诗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
-阅读作业:课后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其他外国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字数不限。
-诗歌背诵: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背诵,下节课进行分享。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夜泊牛渚怀古》、《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四首外国诗歌。
-学生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能够识别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
-学生了解了四位外国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了文化素养。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在诗歌朗读和展示中,提升了公共演讲和自信心。
-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体验了诗人对家乡、自然和人生的情感表达,增强了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学生在诗歌中找到了美的享受,提升了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诗歌,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了情感表达能力。
4.综合运用:
-学生能够将所学诗歌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创作自己的诗歌、参与文学活动等。
-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诗歌艺术。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了整体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阅读教材中的其他外国诗歌,拓宽了知识面。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增加了对诗歌文化的了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态度,体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容逻辑关系
①《夜泊牛渚怀古》
-重点知识点:诗歌的抒情手法、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重点词句: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②《静夜思》
-重点知识点:诗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