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6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㈠.微生物的类群 微生物 原核类: 真核类 非细胞类: 细菌、支原体、放线菌、蓝藻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酵母菌、霉菌、食用菌 真菌: 原生生物: 草履虫、变形虫等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一.微生物基础知识 1.细菌的形态 细菌主要是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如右图) 2.细菌的繁殖 3.细菌的菌落 ⑴.定义: 单个或者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⑶.功能: 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几种菌落及其形态 4.病毒的结构 :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病毒的结构 吸附 注入 合成 释放 组装 5.病毒的繁殖 病毒的增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即: 吸附→注入核酸→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组装→释放 6.病毒的营养方式 :寄生 微生物需要的大类营养要素物质是: ㈡.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1.碳源 2.氮源 3.无机盐 4.水 :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①无机碳源:CO2;NaHCO3等 ②有机碳源: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 ⑴.概念 ⑵.来源: 1.微生物的碳源 ①无机氮源:N2、NH4+、NO3-、NH3等。 ②有机氮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氨基酸等 凡是能够为微生物提供N元素的营养物质。 2.微生物的氮源 ⑴.概念: ⑵.来源: ㈢.培养基 1.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要求。 1物理性质 培养基分为: 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2、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3、用途: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back 半固体培养基: (是否运动) 固体培养基:菌落 几种选择培养基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选择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无氮培养基 选择固氮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 无碳培养基 选择自养型微生物(硝化细菌) back ㈣.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⑴消毒定义: 利用温和理化方法,杀死部分微生物的过程,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⑵灭菌的定义: 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①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②巴氏消毒法:70-75℃下煮30min或 80℃下煮15min。 ③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④紫外线消毒。 ⑴.消毒的方法: 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①灼烧灭菌 ②干热灭菌:160-170 ℃下加热1-2h。 ③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 ℃下维持15-30min. ⑵.灭菌的方法: 二.实验操作(以培养大肠杆菌为例) 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计算 2.称量 3.溶化 4.灭菌: 5.倒平板: ㈡.纯化大肠杆菌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的接种的常用接种方法有: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