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1碰撞搁浅应急操船.ppt

发布:2017-05-12约1.8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海难时的应急操船 第一节 碰撞前后的操船与处置 1.碰撞前的应急操船 碰撞发生前如操船措施得当,就会有效地减低受损程度,甚至避免受损。在碰撞不可避免时,作为船长或驾驶人员最重要的是应沉着冷静地操纵船舶避开船体重要部位,改变碰撞角度,降低船舶运动速度,从而减轻碰撞损失(collision damage)。 2.碰撞后的应急操船 以船首撞入他船船体时,应尽力操船(微进车)顶住他船,以减少被撞船的进水量,让被撞船留有相对多的时间来判明情况,采取应急措施。盲目倒车脱出,会加快被撞船进水,有沉没危险时可能会压住本船船头而祸及本船。如被撞船有沉没危险,则在不严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力施救该船乘员和贵重物品,并立即脱离。 作为被撞船则应尽量把船停住,以利两船保持撞击咬合状态,减小进水,并应立即关闭水密门等进入堵漏应变部署。若无法保持咬合状态,则应操纵船舶使破损处处于下风侧,以减轻波浪的冲击并有利于实施堵漏作业。 当碰撞发生海区附近有浅滩,被撞船有沉没危险时,在不严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操纵本船将被撞船顶到浅滩附近由其自力抢滩。 船舶发生碰撞时的姿态千变万化,很多情况下上述操船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3.减少进水量的措施 应变部署(Practice muster) 船舶发生碰撞造成船体破损后,全体船员应立即按变部署进行排水堵漏等抢救工作。 排水与堵漏 1)排水 2)堵漏 调整纵横倾 船体进水后,船舶必然会发生纵横倾及稳性高度的改变。为了保持比较合理的纵横倾和稳性高度,就必须利用排出或调驳油水、对称灌注等方法来进行调整,但应注意减小自由液面对稳性高度的影响。向他船转驳货物或抛弃部分货物也是调整船体纵横倾的一种方法。对于位于水线附近的破口,同时还可减小进水量。但抛弃货物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该货物浸水后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危险; 2)该货物浸水后会急剧膨胀; 3)为了保留储备浮力或减少进水量; 4)为了保持船舶具有足够的稳性。 其中3)、4)项应在达到目的后立即停止。 第二节 搁浅后的操船与处置 一、搁浅的危害 (1)墩底 搁浅船舶在浪涌起伏作用下,船底与海底碰击产生墩底,将损坏船壳甚至使船体断裂。 (2)向岸漂移 搁浅船舶在风、流、浪和潮水升降的作用下,船体易出现摆动及移位而向岸漂移。 (3)打横 船首或船尾某一端搁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船体以搁浅处为支点发生转动,导致船体打横。 (4)船体倾斜 船舶搁浅处如坡度较大,且潮差也大时,落潮后船体会发生倾斜,或是迎流舷船底泥沙被水流淘挖成槽,致使船体倾斜。严重时可使船舶倾覆。 (5)船体承受过大应力 在墩底及船中部搁浅或触礁时,船体局部将受到很大的应力,易造成船体变形甚至折断。  二、盲目动车的危害 盲目动车,可能导致船体、车叶和舵叶受损加重。 即使能够脱浅或离开礁石,也可能再次搁浅或上礁。 如是搁在尖锐的礁石上,则还可能扩大破损,致使大量进水而沉没。 长时间用车,会使主机冷却水系统吸入过多泥沙,有导致该系统堵塞的危险; 若盲目使用倒车,对右旋单桨(FPP)船而言,倒车时尾左偏,易使船体打横,可能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三、脱浅的方法 1.自力脱浅  1)车、锚脱浅 如船不在高潮时搁浅,则可利用高潮时所需脱浅拉力小的时机,利用本船主机推力或拉力及绞锚拉力自力脱浅。 2)移载脱浅 移动船内货物、油和水,来减轻搁浅部位的压力,再利用车、锚使船脱浅。 3)卸载脱浅 如经移载调整后经计算仍不能自力脱浅,在无外援的情况下,可适当卸载。如在有外援时也不能顺利脱浅,则也应适量卸载。 2.外援脱浅 搁浅后,如桨叶、主机受损,或经估算,无法自力脱浅时,应在努力抢险自救的同时,立即请求外援,使船早日脱浅。如船体受损严重,已失去漂浮能力,则应先堵漏排水抢险,并请求外援,经抢救在脱浅后不致沉没时,应尽早脱浅。 四、弃船 发出弃船警报信号,并发出遇难求救信号,打开无线电应急示位标等。 根据应变部署表的分工,所有在船人员立即作好弃船准备工作,放艇弃船。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