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适用技术及运行维护管理指南》编制说明.pdf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适用技术及运行维护管理
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
化处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
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
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
见》(国办发〔2014〕25号),《意见》指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
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
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
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
庄。2015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
治理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70号)指出,以统筹城乡发展、造福
农民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以实现农村垃圾的全面长效治理为目标,加大投入、健全机制、
发动群众、科学施策,形成改善人居环境与提升乡风文明相互促进的良
好局面,建设清洁卫生的宜居环境和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20
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
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
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方案指出,要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
类减量与利用,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
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
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
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
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
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
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已有的指南和标准
规范规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常规技术的相关要求,例如《农村生活垃
圾处理导则》(GB/T37066-2018),《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DB2
2/T5009-2018),《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标准》(DB23/T2638-202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技术规范》(DB45/T1321-201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DB64
/T701-2011)等。然而,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适
用技术。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些新技术的指南、标准、及规范。
因此,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适用技术及运行维护
管理指南》,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的指导方针,是进一步健全管理分类管理体系、明晰职责分工、强化监
督考核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的有力保障。全民推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着力
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实现环境
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本标准的制定由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研
究与集成创新”(项目编号:2020YFD1100101)进行资助。
(二)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
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南
华大学。
主要起草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列宇、刘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