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设备管理制度.docx
大型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大型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大型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维修、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3.职责分工
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和完善大型设备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参与大型设备的选型、购置、验收等工作。
建立大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状况、维护保养等情况。
组织实施大型设备的定期巡检、维护保养计划,协调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
负责大型设备的报废鉴定和申报工作。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大型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设备操作,并确保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合格。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
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告,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采购部门
负责大型设备的采购工作,按照公司要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设备。
签订采购合同,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公司利益和设备管理要求。
负责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商务谈判、合同执行等工作。
财务部门
负责大型设备购置资金的预算安排和核算。
审核设备采购、维修、改造等费用的报销。
质量部门
参与大型设备的验收工作,对设备的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
负责监督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
二、设备的购置与验收
1.设备选型
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规划,由使用部门提出大型设备的选型申请,填写《大型设备选型申请表》,详细说明设备的用途、技术参数、性能要求等。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如技术、生产、质量等)对选型申请进行论证,综合考虑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因素,确定设备选型方案。
2.采购
采购部门根据批准的选型方案进行采购招标或询价,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条款。
在采购合同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提交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备案。
3.验收
设备到货前,设备管理部门通知使用部门、质量部门等相关人员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设备到货时,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质量部门等共同对设备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外观质量、随机附件、技术资料等。
质量部门按照合同要求和相关标准对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可进行必要的性能测试和试运行。
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填写《大型设备验收报告》,各方签字确认。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由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协商解决,直至达到验收要求。
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安装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安装单位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
安装单位应按照设备安装说明书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位置准确、连接可靠。
在安装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派人现场监督,及时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调试
设备安装完成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试工作。
调试人员应按照设备调试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调试,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设备达到正常运行状态。
调试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填写《大型设备调试记录》,记录调试时间、调试人员、调试内容、调试结果等信息。
调试合格后,由调试人员和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四、设备的使用与操作
1.操作规程制定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性能特点和使用要求,组织编写设备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明确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操作步骤,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要求等。
操作规程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后,发放至使用部门,并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操作人员培训
使用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操作人员参加设备操作规程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颁发操作证书,方可独立操作设备。
对于新购置的设备或经过改造的设备,应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3.设备使用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程序或违规操作。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
操作人员应做好设备运行记录,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运行参数、故障情况等信息,运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
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停机操作,关闭设备电源、气源等,并清理设备及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