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第10章 感觉器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出版社 经管分社 解剖学基础 第10章 感觉器官 教学内容和要求 了解:感觉器官的组成;视觉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理解:皮肤的组成;表皮的基本层次;视器和前庭蜗器的结构。 掌握:视器、前庭蜗器的分部;眼球;鼓室壁。 第一节 视 器 视器又称眼,由眼球和眼副器组成。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它的功能是接受光刺激,并将光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形成视觉。眼副器对眼球起支持、保护、运动作用。 一、眼球 眼球位于眼眶内,近似球形,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图 10-1)。 图 10-1 眼球的水平切面 (一)眼球壁 眼球壁从外向内依次分为外膜、中膜、内膜三层。 1.外膜 又称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具有支持、保护作用。它分为角膜和巩膜。 (1)角膜 占外膜的前 1/6,无色透明,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敏锐。角膜前层为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后修复较快,且不留疤痕;中层有大量胶原纤维,损伤后常形成白色瘢痕,影响视力;后层为单层扁平上皮,损伤后不能再生。角膜有屈光作用。 (2)巩膜 占外膜的后 5/6,呈乳白色。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面有一环形血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流出的通道。巩膜变黄是黄疸的重要体征。 2.中膜 又称血管膜,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它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3.内膜 又称视网膜。在视网膜中央稍偏鼻侧处,有一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经盘。盘中心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并分支分布于视网膜。视神经盘处无视细胞,没有视觉功能,故又称生理性盲点。在视神经盘颞侧约 3.5 mm 稍偏下方,有一色小斑,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分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层(图 10-2)。 图 10-2 视网膜细胞示意图 (二)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透明无血管,具有屈光作用。 二、眼副器 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等(图 10-4)。 (一)眼睑 眼睑位于眼球前方,是保护眼球的屏障,分上睑和下睑(图 10-5)。 图 10-3 晶状体、睫状体和虹膜角膜角 图 10-4 眼眶矢状切面 图 10-5 眼睑 (二)结膜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结膜穹隆。睑结膜衬覆于睑内面;球结膜覆盖在眼球前面;结膜穹隆是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的返折部,它又分为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围成的囊状间隙,称结膜囊。 (三)泪器 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图 10-6),泪腺分泌泪液,泪道排出泪液。 图10-6 泪器 (四)眼球外肌 眼球外肌有 7块,均为骨骼肌,它们以位置和功能命名(图 10-7)。上睑提肌提上睑,内直肌使眼球转向内侧,外直肌使眼球转向外侧,上直肌使眼球转向上内,下直肌使眼球转向下内,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外,下斜肌使眼球转向上外。 图 10-7 眼球外肌 三、眼的血管 (一)动脉 眼的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眼动脉是颈内动脉在颅腔内发出的分支,随视神经进入眼眶,分布于眼球、器泪、眼球外肌和眼睑等处,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穿行于视神经内,在视神经盘处分为视网膜鼻侧上、下动脉和视网膜颞侧上、下动脉 4支,营养视网膜。 (二)静脉 视网膜中央静脉及其属支均与同名的动脉伴行,收集视网膜的静脉血,它穿出视神经后,注入眼静脉。眼静脉收集眼球和眶内其他结构的静脉血,在眶内向后入颅腔与海绵窦相通。 图 10-8 眼底(右侧) 第二节 前庭蜗器 前庭蜗器(位听器)又称耳,可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图 10-9)。外耳和中耳有收集声波和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有位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 图 10-9 前庭蜗器概观 一、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一)耳廓耳廓以弹性软骨为支架,表面覆盖皮肤。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称耳垂,是临床常用的采血部位。耳廓外侧面中部有外耳门。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二)外耳道 外耳道是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呈 S形弯曲。外耳道外侧 1/3为软骨部,内侧 2/3为骨性部。观察成人鼓膜,应将耳廓拉向后上方,使外耳道变直。婴幼儿外耳道短直,鼓膜近似水平位,检查时应将耳廓拉向后下方。 (三)鼓膜 鼓膜是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图 10-10),与外耳道下壁之间呈 45°角。鼓膜中央向内凹陷,称鼓膜脐。在活体上检查鼓膜时,可见鼓膜前下部有锥形的反光区,称光锥。 图 10-10 鼓膜 图 10-11 听小骨 (二)咽鼓管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与鼓室之间的管道,可保持鼓室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保持鼓膜内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