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导论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已不仅是作为系统的地理环境的一种特性,而且是地理学的一条基本原理以及施行地理工程和地理建设的一条基本准则。 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其重点已不是去证实其本体论意义下的存在,而是去理解其认识论或方法论意义下的思维。 对于“理解”,基于若干具体的自组织理论特别是自组织方法的哲学化而得到的自组织方法论,是一种基本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工具。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 此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巨大的基本命题,可以粗略地界定为互补的两个层面: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般”理论研究,它主要应回答地理环境整体性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历程等问题;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理论研究,它主要应回答研究方法的实证化即各种自组织方法或自组织方法论在具体的地理问题的研究中的运用的问题。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 在“一般”层面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研究可以有两个互补的逻辑法则: 主要侧重于“从一般到具体进而到特殊”的研究法则即“演绎”法则; 主要侧重于“从特殊到具体进而到一般”的研究法则即“归纳”法则。虽然“归纳”法则在地理学的理论思维与理论构建中居于传统的、主流的地位,但是“演绎”法则在地理学的理论思维与理论构建中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理应得到承认与重视。 重点讨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并试图将其原理化。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 整体性包含了组织和非组织两个方面。但组织在整体性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表 组织与非组织的关系 表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内容及其自组织方法 组织与非组织的关系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内容及其自组织方法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势必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着眼于次级地域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地域结构的合理性和相关地域之间的和谐性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在地理环境的安全格局(secure pattern)的研究与构筑中,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作用,也势必会因此而完善与发展。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或原理的构建的道路势必还很漫长,但无论如何都应该走“第一条道路”和“第二条道路”的复合的道路,并应更加重视“第二条道路”。这样才有助于填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思想或理论思维的先进性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方法或技术手段的落后性之间的鸿沟。“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1.4.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布伦特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内涵 布伦特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是这样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得到接受和认同。 可持续发展的这个定义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需要”的概念,特别是穷人的需要,应当对此给予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第二,“限制”的概念,这并不是绝对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 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 (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保持林业和渔业资源延续不断的一种管理战略。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1991年对可持续性的定义是“可持续的使用,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寻找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环境的持续性达到最大”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其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着重于经济属性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