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消息的导语.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写好消息的导语
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它是导语的生命。
一、导语要简单明快 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 21 个字。导语要精练,写 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 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 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 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 策。”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 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 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肩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 ” 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可简单明快并不是说说 这么简单。 它要求笔者能够把各项内容高度概括归纳, 浓缩成一 两句话, 同时,笔者还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适用于主题的各种文 体,达到既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又努力使导语设计跳出常规构 思的局限, 摆脱常情规范的束缚, 寻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和表达 方式,这是新闻写作发展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二、导语要求新求巧
导语要揭示新闻主旨, 以便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全篇。 为此, 导语必须寻找到一个能有力揭示新闻主旨的切入角度, 就是说要 考虑从哪个方面、哪个问题、哪个侧面来形成导语。 1、选材角
度求新。 在消息导语写作中, 新闻主旨的揭示关键在于事实材料 的选取。选取事
实材料不能因循常规角度,必须跳出原有的信息搜集模式, 尽可能地选择更新的切入角度。 要写出与众不同的导语,可以 在表述角度上巧加变化。你大气包举,我便以点见面;你正面单 刀直入,我便侧面烘托渲染……巧取表述角度, 能更好地突出新 闻事实特征,有利于新
闻主旨的开掘与表现。 如一则有关上海民间艺术在美国展览 的消息的导语这样写道: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 ! 一对大眼睛正 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像是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 猾的大田鼠。 这只用棕榈桩雕琢而成的猫头鹰, 最近飞越太平洋 在美国旧金山“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上栖息。 (1982 年 6 月 18 日《新民晚报》 ) 如果按照惯例, 导语大致可以写成: “最 近,‘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但作者并 没有停留在笼统概括或浮光掠影地介绍上, 而是把镜头转向并聚 焦于展览会上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猫
头鹰,着意描绘,细细刻画。导语不是推出“艺术展览”这 个“面”,而是以“点” (一件展品 ) 代“面”,以“点”突现 “面”, 有力地透露了整个展览的精湛丰美。 这种打破常规的巧 妙表述角度给了读者美的享受与遐想。
三、导语要有文学性
要想写好导语, 要在文学修养上下功夫。 因为导语在求新求 巧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个人的文字功底。如,导语写作的常 见办法中有主题严肃、 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 这
样适用于概括类导语, 可同时一些场景还需要叙述式导语和描写 式导语。叙述式导
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 简明扼要、 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 要、最新鲜的事兜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 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 这就需要作者别具匠心, 并具备一些文学 功底才能够写得栩栩如生。 在导语中, 有时还需要把新闻报道中 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
四、导语切忌错位。
导语作为消息的“导读之语”, 与一般的诗歌、 散文、戏剧、 小说等开头有所区别。 文艺作品的开头, 可以“顾左右而言他”, 可以“弯弓盘马、引而不发”,倘若开篇把人物的底细、故事的 结局都告诉读者, 那或许反而令人乏味。 而消息导语的写作则与 之相反,必须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所以,千万 不可随意“越轨”、 “唱反调”。 要防止哗众取宠而“玩求 异”,避免写出与主题无多少联系,给人以莫名其妙、隐晦曲折 之感的“瞎导语”。如美联社 30 年代一篇关于发明一种新型杀 虫的消息的导语:美联社电十年前,当凯索拉萨德?瓦玛在刮胡 子的时候, 飞来飞去骚扰他的苍蝇真是太不明智了。 新型杀虫 剂固然可以杀灭苍蝇, 但把十年前刮胡子之事、 苍蝇和杀虫药发 明者瓦玛牵扯在一起,显得十
分牵强做作。要时刻记住《罗丹论艺术》中的一句话:“不
导语必须要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 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 特点。倘若不顾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一味地、盲目地追求导语 表现形式上的“异”,势必要跌入形式主义的泥坑。很显然,这 是“求异”的迷失与堕落,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异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