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docx

发布:2025-04-03约3.2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1.系统治理原则:从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统筹规划、协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与城市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实现全流域、全系统治理。

2.精准治理原则:精准排查城市黑臭水体,深入分析成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实施精准施策,提高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理区位、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和模式,确保治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理成本。

4.长效管理原则: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维护,巩固治理成果,防止黑臭水体反弹,实现城市水环境的长治久清。

(三)工作目标

到[具体时间节点],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X]%以上,基本实现长制久清。到[最终时间节点],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城市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1.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城市建成区内水体进行拉网式排查,明确黑臭水体的数量、位置、长度、面积、成因等信息,建立详细的排查台账。

2.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排查出的疑似黑臭水体进行监测,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的相关标准,确定黑臭水体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3.建立城市黑臭水体信息管理系统,对排查、监测、治理等相关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二)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针对排查出的黑臭水体,逐一制定一河(湖)一策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措施、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2.治理方案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自然属性、周边环境和城市发展需求,综合运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技术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组织专家对治理方案进行论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治理方案经批准后,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不得擅自调整。

(三)加强控源截污

1.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大对老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污水管网薄弱区域的排查和改造力度,修复破损、渗漏的污水管网,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2.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减少雨水对污水管网的冲击和溢流。新建城区要严格落实雨污分流制度,老城区要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3.加强对工业企业、餐饮服务业、医疗机构等污水排放的监管,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对偷排、漏排污水的企业和单位,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四)推进内源治理

1.开展清淤疏浚,清除黑臭水体底部的淤泥和杂物,减少内源污染。清淤疏浚应根据水体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清淤范围、深度和方式,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对黑臭水体周边的垃圾堆放点、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进行清理,防止垃圾、粪便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加强对河道两岸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河道整洁。

3.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根据水体特点和治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品种,合理配置生态系统。

(五)强化生态修复

1.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生态驳岸、生态缓冲带等措施,改善水体周边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2.加强对城市水体的生态补水,保障水体的生态流量。合理调配水资源,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进行生态补水,改善水体水质。

3.保护和修复城市水体周边的生态空间,加强对河岸带、湖滨带等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严禁非法侵占和破坏。

(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明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责任主体,落实河长(湖长)制,加强对黑臭水体的日常巡查和监管。河长(湖长)要定期对责任水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建立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治理工作纳入城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治理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地区进行问责。

3.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鼓励市民通过12369环保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举报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及时回应市民关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开始时间1][结束时间1])

1.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