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微信对钦州基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几点应用效果.doc

发布:2018-10-23约2.6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微信对钦州基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几点应用效果   背景   基于基建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业主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总体把控,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永远是安全生产核心,基建项目管理安全管理总体目标是防止人身伤亡事故,而目标最直接把控点就在于把控施工建设过程质量、安全,过程管理就是质量与安全融合的过程。微信能在何时何地直接管控现场等对项目管理是最有效、最直接、最明了的管理方式之一。   1、基建工程质量与安全辩证关系   工程质量就相对工程产品本身而言,安全是相对于人本身而言,“质量第一”与“安全第一”是怎样的相比较的?质量与安全互为“保险带”,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工程质量没做好,生命就没有保障,安全没做到,质量就没有资本,质量终身制,时刻要安全。工程质量、安全文明两项指标的完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抓安全和质量都需要有预见性;制度标准流程管理更是必须的,否则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职责连带问责。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设施、设备齐全有效到位,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状态下,才能保证有好的施工质量,“质量在我手,安全在我心”才是质量与安全现实存在意义,也为保证施工质量、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意识是质量的前提,质量是安全的保证条件,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关系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在保证人的安全条件下才能有好的质量保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抓好施工质量与安全过程管理   2、实验项目及成效:微信对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意义和效果   2.1搭建与参建商有效的沟通平台   作为建设单位建立一个微信能够充分与各参建商有效直接的沟通平台,特别是建设单位从法律法规文件、规程传达,参建单位施工过程存在问题的沟通,特别是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内提出,对依法依规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平台中往往为各参建商及管理人员对现场提出的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等会作出第一反应,对现场即时能答复处理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处理,避免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影响,对问题的及时反应处理提高各项工作效率。微信为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商搭建有效、快捷高效的沟通平台。   2.2直接对现场人、机、料、法、环管控   建设单位建立一个微信信息平台在建立沟通平台基础上,利用现代移动微信通讯工具、实现现场视频、相片、录音、文字等信息。对于一个工程在每天开工前的准备,强化现场人员资质、安全技术交底、环境风险辨识与控制措施,重点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对习惯性违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纠偏纠正。通过微信平台实时监控过程有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监督履职,特别是对监理的现场履职到位到责,及时对施工流程、施工质量、隐蔽工程、WPS执行全程监督。根据建设管理人员施工计划的安排,实时在何时何地对对工程进度、实时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督,以减少基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不足或路途远、工作面多监督不到位的缺点。以微信的质量安全管控可采取对现场矩阵式管理模式,以现场的信息为中心,现场相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副总、项目经理、项目安全员等管理方对共同参与现场信息,围绕直观信息展开沟通、协调。微信就像各相关管理方的眼睛,当你需要关注现场的某个人行为、物体状态、环境状况时,现场的管理人员将按现场实际上传信息。更像管理的眼睛一直在现场,且是可以同时关注多个项目、多个现场点,办公室、休息时间都能一目了然现场的人、机、料、法、环,以对现场质量、安全的可控在控。   2.3强化PDCA工作模式,对施工计划策划与实时计划动态调整   作为项目施工管理,工程施工的前期策划与执行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把控至关重要,对项目的各环节工作流程、风险辨识与控制、过程变化控制是关键前提。按照周管控计划及按送要求每周四报送下一周的管控计划,问题是对在周末中间发生的偏差如停电、工作方案的报审、进度停滞、天气变化对计划准确性打折,群微信在施工前对工程计划进行实时纠偏,并强化施工、监理、业主方的有效沟通,从而确定计划的准确率与可执行性。   通过计划的实时纠偏业主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达到准确性,减少对项目现场的盲目监督与中高风险监督的遗漏,从减少项目经理主客观策划上的不足,也而使业主更有针对性、重点性的把控风险。 通过微信调整强化计划性责任及科学管理,对施工计划的执行力度、总体策划、沟通、协调、组织达到最佳流转状态,为实践性施工打下真正可操作流程、管理方法上的支持。对工作计划的开展尊循SECP核心, 使总体工作贯穿纵向、横向协调一致。   2.4现场点定位、可视化直管式管理   随着微信功能的完善,利用微信GPS定位功能对解决同一个项目工程同一天同时有多个点的现场管控瓶颈问题。根据线路工程特点,每天同时施工的点多、面广、施工难度大、现场监理及业主管理人员不足等不利因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