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管桩监理实施细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目 录
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专业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的流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监理工作的方法及?
编制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其他相关国家颁布的规范规程。
工程概况
拥有1732个停车位,固定座位15308个,现场区内“三通一平”已完成。
专业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的流程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控制要点目标值监理工作的方法及监理工作的方法及可根据不同的阶段,分为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和施工完成后的验收。
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进行会审,并做好会审记录,检查督促总包施工单位绘制整个工程的桩位编号图。
2.对施工单位资质进行审核。
3.对施工单位的开工申请报告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评定,审核重点是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可靠的安全和技术措施,审核施打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是否符合要求。
4.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准备要求做好施打前准备工作。
5.进场的施工设备,符合现场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环境要求,如:打桩锤重、桩机型号、设备噪音、主杆高度、 垂直度等;检查打桩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6.管桩入场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接桩用焊条、钢板或角钢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条要有出厂合格证,钢板或角钢有质保书或检验报告。上述资料经监理确认后才能投入使用。
7.对桩的规格、外观质量作最后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准入场作为工程桩使用(见表 2、表 3)。
8.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1)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打桩前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工程交接班制度,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有序、安全地进行。
(2)督促施工单位建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根据打桩施工组织设计书,在现场把原材料监控、施工设备监控、打桩施工过程监控等责任落实到 人;设立质量检查员制度,针对打桩施工中存在的 质量隐患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3)管桩工程施工正式开始后,监理人员应现场监控,按事先确定的监控目标,对每一道工序实行动态控制。
9.正式施工前必须先打试验桩,确定桩长、最后贯入度和最后 1m 锤击数等技术指标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试桩要求通知业主、质监站、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参加,共同确定收锤标准,并签证确认后,才能正式进行管桩施工。
(二) 事中控制
1.施工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桩机就位→桩机调整→吊装定位→垂直检查→打击贯入→吊入上桩→垂直检查→焊接接缝→打击贯入→最终收锤→测定记录→桩机移位。
2.允许偏差、质量要求:
(1)管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见表 1)
表1 管桩顶管平面位置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于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承台桩数为 2~4 根的桩 100 (1)桩数为 1~3 根桩基中的桩
(2)桩数为 4~16 根桩基中的桩 100
1/2 桩径或边长 桩数大于 16 根桩基中的桩
(1)周边桩
(2)中间桩 1/3 桩径或边长
1/2 桩径或边长 注: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2)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见表 2)
表2 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质量 粘皮和麻面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面积的0.5%,其深度不得大于10mm,允许作有效修补。 桩身合缝漏浆 合缝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 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 10%,或对称漏 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 100mm,允许作有效的修补。 局部磕损 磕损深度不大于 10mm,每处面积不 大于 50 cm2,允许作有效的修补。 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 表面裂缝 不允许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层裂纹不在此限 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头、脱头 不允许。当预应力主筋采用钢丝且其断丝数量不大于钢丝总数的3%时,允许使用。 桩套箍(钢裙板)凹陷 凹陷深度不得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 25 cm2。 内表面混凝土塌落 不允许 桩接头及桩套箍与混凝土结合漏浆 漏浆 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