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件PPT.ppt

发布:2017-04-14约1.23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原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读最后一句话,讨论: “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表现了邓稼先什么品格?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朗读体会 作者写古代诗文和五四时代的歌曲有 什么作用? “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不知稼先……手头没有颤抖?”写出作者对邓 稼先的什么感情? “永恒的骄傲”的含义是什么? 前两个破折号后面的话紧扣什么词语写的?含义是什么? 邓稼先为什么能作出永恒的献? 结束语: 世界上不断涌现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不同的领域开拓进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在核武器领域里奋斗一生的卓越的科学家。掩卷沉思,我们对邓稼先的敬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曲情文并茂的正气歌。 升空 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 眺望火箭升空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平常小事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 * * * * * * * * * * * * 邓稼先            杨振宁 积累词语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和邓稼先在芝加哥大学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提示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邓稼先 奥本海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比较: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相当 国籍 文化背景 性格 不同 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邓稼先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纯” 奉献精神 * * * *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