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6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 总线的功能 1.从总线的分类可以看出三个总线类型的代表着不同的功能。 书上P167介绍的总线功能其实属于对内部总线的功能描述。 2. 本课程更关注度的系统总线,这是IBM公司为实现PC机“开放系统”策略中的“硬件系统开放策略的”创新。 注:书上P168 提到的 其他指标大都属于总线的方式和功能,不属于性能指标 ②异步方式 总线上的通讯设备有各自的时钟,数据和数据发送时间间隔是随机的,不固定的。 由发送方在发送时提供的信号来给接收方进行数据接收同步。 发送一个字符同步一次。 优点是任何速度的设备之间都可以相互通信。 ③半同步方式 综合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两者的优点而产生的一种混合方式。 注:系统总线大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设置一个总线控制器。具体控制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①链式查询方式 ②计数器查询方式 ③独立请求方式 详细可见书上 P174 补充:SCSI卡 四、微型机系统中的总线应用 6.5节 总线信息的获取 二、局部总线(PCI总线) 1.Windows图形界面(GUI)的出现,导致了对总线性能的新要求。(体现在对带宽的要求) 2. 在CPU和传统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了一个中间层,由一个桥接电路来实现和CPU的连接。 注: ①局部总线将需要快速响应的部件,从主要的系统总线中取出,采用了33MHz的总线时钟,可以传输32或64位数据,相对于主要总线,它是一种局部总线。 ②常见的局部总线有两种 a. VESA总线 b. PCI总线 ③目前PCI总线有4个主要的标准规格, a.分别支持32位与64位, b.其下又细分成3.3V和5V两种信号。 ④ PCI的含意是周边部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能让CPU以接近自身总线全速的速度访问各适配器。 3.PCI总线的特点 ①32位的数据传输宽度。可扩展到64位。总线时钟频率为33MHz,传输速度可达132MB/S 到264MB/S ② ③ 。。。。。 。。。。。。。。 ⑧。。。。。。(参见书上P176相应内容) 三、图形加速端口(AGP) 1.为了提高图形(3D)和视频性能,在PCI总线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一种高带宽总线。 2.早期有PCI接口的显示卡,但是1024x768x16的3D图形,纹理传输要200MB/s带宽,早期的PCI只能提供132MB/s的传输速度。 3. AGP在电气特性和逻辑上与PCI不同。但仍然从北桥(NB)接入。结构图见P156 图5.12 注: 1. AGP接口在主存和显示卡之间提供了一条直接的通道。使得3D性能PCI接口的显卡。 2. AGP V1.0以PCI V2.1为基础,工作频率66MHz,电压3.3V,分为1X和2X模式,传输速率分别达到266MB/s 和533MB/s。 3. AGP V2.0,工作频率66MHz,电压1.5V,增加了4X模式,传输速率达到1066MB/s 。 6.4节 外部设备总线(不属于局部总线) 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1. 采用4芯电缆: ①+5V 外接的电源供电 ②GND 地线 ③DATA 数据信号线 ④CLK 时钟信号线(采用同步方式) 注:为了解决标准外部总线性能不足。 2. 有USB 1.1 和 USB 2.0两个版本。主要是传输速度不同。分别为1.5?12MB/s和480MB/s 3. USB的两大特点 ① 具有热即插即用功能。 ②采用级联方式连接各外部设备。 注: 最多5个HUB级联,最长30米(5米x6)距离,127个外设。 二、IEEE1394总线 1.在Apple Mac机器上的Fire Wir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串行接口标准。 2. 主要用于高性能的消费性电子产品。 3.出现在USB之前,早期的笔记本电脑上很常见。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昂贵的高性能设备的接口。(注:现在几乎完全被USB击败) 4. IEEE1394主要特点 ① 有三种标准传输速率: a. 100MB/s b. 200MB/s c. 400MB/s 注:比较一下USB 1.1的1.5?12MB/s,可以看出它当时的性能有多高。 ②不需要HUB就可以连接63台设备。可以用网桥将这些独立的子网连接起来。 ③支持异步和同步两种传输模式。 ④基于内存的地址编码方式。 ⑤采用点对点P2P (Peer to Peer)结构。设备可以直接相连,不需要计算机介入。 ⑥支持带电插拔和即插即用。 ⑦使用6芯电缆:4根信号线,电源/地线 或4芯电缆:4根信号线,无电源。 三、IDE接口和SCSI接口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