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组装及维护之内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内存 3.1 内存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Main Memory),又称为内部存储器,简称为内存。内存实质上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内存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存放计算机系统执行时所需要的数据,存放各种输入、输出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用。由于CPU只能直接处理内存中的数据,所以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内存的品质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速度、稳定性和兼容性。 3.1.1 内存的分类 (1)只读存储器(ROM)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 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且即使机器掉电,数据也不会丢失。 (2)随机存储器(RAM) RAM表示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我们既可以从RAM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RAM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我们通常购买或升级的内存条就是将RAM集成块集中在一起的一块小电路板。它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上,以减少RAM集成块占用的空间,目前市场上常见内存条有128MB、256MB,512MB、1GB、2GB。 (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位于CPU中,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内存更快的存储器。当CPU向内存中写入或读取数据的时候,这些数据也会被存储进高速缓存中,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CPU就从高速缓存中读取数据,而不会访问内存,这样就会提高速度。 3.1.2 内存条的结构 内存条由内存芯片、SPD(系列参数预置检测)芯片、少量电阻等辅助元件以及印刷电路板(PCB)组装而成。 (1)内存芯片 内存芯片俗称内存颗粒,内存芯片是内存条的关键元件,它的性能决定了内存条的性能。 (2)芯片类型 芯片类型取决于内存芯片的工作方式,常用的内存芯片类型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EDO DRAM(数据扩展输出DRAM)芯片,用此类芯片组装的内存条使用5V工作电压,存取速度也比较慢。它们一般应用在486以及型号较老的586或服务器电脑中,现在生产的电脑主板已经不再使用了。 第二类、是SDRAM(同步DRAM)芯片,使用3.3V的工作电压。特点是工作时钟与CPU外频同步,因此数据存取速度较快。早期的电脑中使用最多的就是SDRAM内存条。 第三类、是RDRAM(Rambus DRAM,使用2.5V工作电压)和VCM(虚拟通道模式DRAM),这两类内存芯片虽然存取速度比较快,但由于价格偏高、支持的主板少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第四类、是目前主流的DDR SDRAM芯片,使用2.5V的工作电压。其特点是利用工作时钟脉冲的上、下沿同时传送数据,因此将传输速率在SDRAM芯片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但在现阶段的系统条件下,DDR内存通常比SDR内存快5%,而在一些与内存带宽密切相关的软件应用中DDR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加的效能可能达到30%之多。 第五类、是双通道的DDR SDRAM芯片,双通道DDR技术是一种可以让2条DDR内存共同使用,数据并行传输的技术 . 第六类、是未来主流的DDR-II SDRAM芯片,现在将DDR500以前的产品称为DDR-I代产品,而 将DDR400以后的产品称为DDR-II代产品,如DDRⅡ400、DDRⅡ533、DDRⅡ667、DDRⅡ800等。 DDR-II内存将采用0.13um的生产工艺,内存颗粒的电压降为1.8V。 (3)SPD(系列参数预置检测)芯片 系列参数预置检测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芯片是伴随SDRAM内存出现的,它的出现应该说是内存技术的又一次进步。正是由于SPD芯片的存在,才使得现在的计算机能管理、控制内存的性能,实现所谓的内存“超频”。SPD芯片一般位于内存正面的右侧,是一块面积大约为4mm×3 mm的8个管脚的SOIC封装芯片,它实际是一个容量为256B的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在SPD芯片中保存着内存条的速度、工作频率、容量、工作电压、CAS Latency参数、SPD版本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是内存生产厂家预先写入的。 (4)印刷电路板 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构成内存条的基础,承载着内存的基本元件。 由于是长条形的外观,这也是内存被称作内存“条”的直接原因。由于制作内存条时需要大量的连 接导线,单层的印刷电路板无法满足接线的需要,因此在制造内存条时常常将六层或更多层的印刷 电路板压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层印刷电路板。作为连接内存颗粒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