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岩体稳定性问题.ppt
新滩滑坡全貌泥石型水石型泥流型坡面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斜坡变形破坏与内外应力的关系01斜坡之所以能发展为最终破坏,又总是和一定的内外应力对斜坡的改造作用相联系的。这些作用对斜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它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变斜坡的稳定性。02改变斜坡的外形,实际上是改变了斜按的临空状况及应力场。属于这方面的作用包括流水、海、湖(包括人工湖泊)的蚀淤,泥石流的侵蚀刨蚀和堆填以及人工开挖、堆放等:03改变斜坡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质,04即降低斜坡的抗变形、抗破坏能力。属于这方面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冻融作用和地下水的作用等不可逆因素(水的浸湿软化作用等可逆因素)。改变斜坡岩体的应力状况。属于这方面的作用包括地下水动水压力和空(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地震力、人工爆破震动力以及开挖斜坡、工程荷载等。这些动力如果已使斜坡造成变形或破坏,其影响则为不可逆的,否则为可逆的。在影响某一斜坡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往往可以确定其中起关健性作用的主导因素,与地下水作用的关系它是在斜坡演变历史中不断降低斜坡稳定性的动力因素。某些可逆因素,如降雨、洪水、斜坡稳定性降低的主导因素,称为触发或诱发因素。地震及气温的变化等,可以使稳定性已接近失稳状态的斜坡突然破坏,它并不一定是促使斜坡岩(土)体中地下水作用活跃带可有多种形式。强烈的溶蚀作用、渗透变形以及软化、泥化作用等,可在斜坡中形成对斜坡演变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活跃带。地下水作用活跃带及水动力模型图9-51顺向层状体斜坡水动力学基本模型左:包气带-季节变动带水动力型:(a)(b)间歇裂隙充水承压型(阴影曲线代表空隙水压力分布状况),(c)间歇下渗-潜水型,(d)间歇潜水型;右:层间含水层水动力型:(a)弱循环承压型,(b)、(c)强循环承压型斜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1过程机制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应用前述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通过追溯斜坡演变的全过程,对斜坡稳定性发展的总趋势和区域性特征作出评价和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l根据阶段性规律预测斜坡所处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这方面的预测大致有以下一些内容:确定斜坡可能的变形形式和破坏方式如前所述,斜坡可能具有的变形形式和破坏方式与斜坡外形特征、地质结构以及所处环境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对于一个具一定外形和结构特征的斜坡,可以应用赤平投影方法综合分析坡体中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面或软弱带的空间组合状况,即可大致确定斜坡的类型和可能的变形机制及破坏方式。01根据斜坡变形迹象判定斜坡演变阶段02通过现场调研,查明某一具体斜坡已有的变形迹象,阐明其形成演变机制,即可参照前述各类变形模式演变图式和阶段划分的地质依据,0301若转化为蠕滑一拉裂,必然引起后线拉裂面闭合和错动方式的改变,这是“转化”的标志,也是这类变形体即将产生深层大规模破坏的预兆。02演化全过程再现模拟分析03l.2根据周期性规律判定促进斜坡演变的主导因素04促进斜坡变形破坏的各种因素,在地质历史进程中部有其各自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8-3章斜坡岩体稳定性
01020304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折涉及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对斜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另一方面要为设计合理的人工边坡以及制定有效整治措施提供依据。表我国80年代重大崩、滑灾害事件①斜坡结构类型分类原则相见9.3节。崩塌、滑坡名称发生日期方量(104m3)运动速度最大运动距离(m)死亡人数斜坡类型①诱发因素盐池河崩塌(湖北)1980.6.310034m/s(最大值)400284平缓层状,软弱基座地下采矿铁西滑坡(四川,成昆线)1981.7.82204m/h(平均值)70中倾外层状体,老滑体局部复活地面采石渡口灰岩矿山滑坡(四川,攀枝花)1981.6.104165.5m/min(平均值)220中倾外层状体斜坡地面采石四川盆地西部暴雨滑坡1981.7月,9月数百个,单个滑坡方量大多小于100万m35m/s±100±约10人多种类型层状体斜坡暴雨(数十年一遇,暴雨强度>200mm/d)鸡扒子滑坡(四川,长江云阳)1982.7.2415003-10m/min150-200变角倾外层状体斜坡,老滑坡局部复活暴雨洒勒山滑坡-碎屑流(甘肃)1983.3.73000-400032m/s(最大值)900237平缓层状体斜坡新滩滑坡(湖北,长江新滩)1985.6.12300010m/s80老滑坡复活马家坝滑坡(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