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力学应用教程 教学课件 作者 李莉娅 主编 能力模块一 绪论.ppt

发布:2017-08-19约2.1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力学应用教程》 李莉娅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绪论 (能力目标) 会分析工程实例中的力学应用现象 会区别工程中不同的构件 会分析各种载荷的种类 会初步的力学模型建立 (工作任务) 了解工程力学的内容及任务 了解工程力学中的研究对象 了解学习该门课程的方法 明确学习该门课程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了解应用工程力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案例导入 案例任务描述 图示传动轴,传递功率p=7.5kw,轴的转速n=100r/min,AB为皮带轮,A轮上的皮带为水平,B轮上的皮带为铅直,若两轮的直径为600mm,则已知,F2=1500N,轴材料的许用应力试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轴的直径。 解决任务思路 弯扭组合变形是机械中最常见的情况,根据外力的情况画出弯矩与扭矩图,确定危险截面,然后根据强度理论来进行强度的校核。 一、力学的应用 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数、理、化、天、地、生并列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力学的发展源远流长.20世纪前,机械工业,水利工程,桥梁铁路,船舶,兵器等近代工业,无一不是在力学知识积累和完善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二、工程力学的内容和任务 1.静力分析基础(静力学); 2.平衡构件承载安全设计基础(材料力学); 3.动力构件设计基础(动力学); 任务0.1 工程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案例分析:摇臂钻床的力学分析 三、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构件,工程实际的构件多种多样,机械或机器由各种机构组成,机构由各个运动单元(构件)所组成。 任务0.2 工程力学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工 程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观察—建立模型—理论分析—实验(实践)验证。这是自然科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本课程研究的物体,大多是各种工程结构物及其构件。这些结构物和构件,形状大小各异,组成也很复杂。因此,在研究它们的运动和变形时,首先必须根据问题的性质,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合理简化,使其抽象为力学模型,这是重要的一步。 建立模型之后,可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这种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称为理论方法。 二、力学模型建立的方法 1、研究对象的假设 静力学中,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为了简化研究对象,常把构件简化为刚体(能力模块一);在材料力学中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时,研究对象不再是刚体而是可变形固体(能力模块二),它们在载荷作用下要产生变形。 2、载荷的分类 使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动力,又称荷载。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为被动力,又称约束反力。可分为: 恒载和活载 、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集中载荷和均布载荷等。 3、建立力学模型的方法 案例:如图是汽车行驶在桥面上,以桥为研究对象。汽车对桥的作用是可简化为通过两个轮胎作用在桥上的集中力F1和F2 一、《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学习领域的确定 《工程力学》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将来的机电岗位职业能力打下各方面的基础,所以它们的学习情境可以设定在某个典型的机电工作过程中。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任务中,有一典型工作任务,对减速器的齿轮传动轴进行校核、结构设计并数控加工,这项任务的工作过程如下:: 任务0.3 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及学习方法建议 工作过程(步骤一):轴的受力分析及安全性校核等 轴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 对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 对轴的刚度计算和校核 对轴的稳定性计算和校核 完整工作过程 完整工作过程 完整工作过程 完整工作过程 二、《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主题学习单元载体的设计 对《工程力学》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我们是按职业基础能力模块来分成三块,对学生的学习职业能力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在每个能力模块学习训练中以工作任务为背景,以各种常见机械机构或零件作为载体,来使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辅导到独立的一个认知训练的学习过程。 《工程力学》 能力模块一:静力学平衡力系分析计算 能力模块二:构件承载能力校核与计算 能力模块三:钢质点的运动力学基础 学习领域的确定 学习情景1 学习情景2 学习情景3 项目 工作任务1:拉压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子情境工作任务n:工程梁的承载能力计算等 子情镜 工作任务1:质点运动分析 子情境工作任务n:刚体运动分析 项目 工作任务1:物体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 项目工作任务N:平面力系分析及平衡计算 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辅导到独立----职业行为能力提升 三、学习本门课程的建议 学习工程力学应用时要以工程构件为对象,学习时要贯穿“工程构件的力学模型建立和受力分析--构件的平衡方程建立---求出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静力学知识)----构件的变形类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