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的研究述评与展望.doc

发布:2018-05-21约4.7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的研究述评与展望-会计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杨丽歌 摘要: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的制度背景及股份全流通逐步实现的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应运而 生。市值管理的规范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于市值管理的概念与目标、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市值管理策略研究、市值 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而关于市值管理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简要总结, 针对有效开 展市值管理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思路,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 :价值管理;市值管理;价值实现;绩效评价 2005年5月实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市值管理 这一理念的萌生,同年9月,施光耀首次提出市值管理概 念,即上市公司应从股东、股价和股本三个方面进行市值 管理以实现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2014年5 月9 日,新 “国九条”首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并 写入资本市场顶层制度设计的国家级文件,市值管理越 来越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市值管理不 仅作为国家政策、调控工具,还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价值管 理的重要手段,基于该层面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市值管理有关文献进行 回顾,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 一、国外研究现状 市值管理起源于西方的价值管理理论,20 世纪初, Fisher (1906)提出了资本价值理论,随后Modigliani、 Miller(1958)的MM 理论意味着西方的价值管理理论的 兴起,Rapaport(1998)首次提出以股东利益为主的管理 程序和方法,上市公司开始不断完善以价值为基础的经 营理念,此阶段的理论研究以市值管理的目标和方式为 主。Donaldson和Preston(1995)认为,企业在经营决策过 程中不应只关注股东的利益,应该权衡所有相关者的利 益;Copeland(2000)明确提出价值管理的概念及模型,其 后Copeland和Tufano(2004)的研究表明:与当期收益相 比,投资者会更加关心3~5年的长期收益,即公司的长期 价值才是驱动其市场价值的主要原因。Budde(2007)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市值管理的方式,即从财务性价值、公司治 理价值、客户关系管理价值、投资者关系管理价值等方面 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市值管理。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也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近几年实证领 域的研究才刚起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市值管理的本质在于公司的综合实力或投资价值的 体现,在处于弱有效市场的中国,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投资 者无法进行正确决策,使得公司的股价很大程度上偏离 其内在价值,这显然不能体现市值的内在本质。施光耀、 邵永亮(2007)的研究认为市值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行 为,即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管理理念,运用各种科学、 合规的经营方法和手段,实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及最 优化。张济建、苗晴(2010)认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利 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手段,将公司创 造价值、实现价值和经营价值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 使股价充分反映公司基本面信息,并努力实现以内在价 值为支撑的稳定和提升市值的管理活动。吴议昕、黄前松 (2007)认为市值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和公司 价值最大化,具体目标是通过平衡公司各相关方的利益 诉求,保证市值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可持 续性。虽然学者们对市值管理的概念阐述不同,但其研究 方向趋于一致,且普遍认为市值管理服务于公司的整体 战略管理。 (二)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意义重大,施光耀、刘国芳等 (2008)从上市公司角度指出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即市值 管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收购能力及实力、降低权益 融资成本,成为考核公司经营者绩效和投资价值乃至衡 量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谭红梅和张小南 (2009)则认为市值管理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树立正确的经 营理念,为实现其经营目标、提高经营绩效进而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创造条件,并指出市值管理总体上提升了公司 的资金实力和综合实力,逐渐发展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战略资源。彭超(2015)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能够 约束管理层行为、促进公司经营目标向市值管理方向转 变,从而提升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进而优化市场资源 配置。可见,市值管理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内部治 理乃至整个资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