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 (化纤材料).pptx
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
(化纤材料);6;7;8;9;10;11;图1化纤材料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化纤行业涤纶工业营业收入规模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数量为776家,其中新
凤鸣、桐昆、盛虹集团、恒力集团、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6
家公司(CR6)产能规模超过100万吨/年以上的龙头企业在大举扩展聚酯长丝产能的同时,纷纷向产业链上游PTA甚至
PX、下游织造和印染等环节延伸拓展,形成集“大炼油、大
化工、大化纤”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在超纤材料方面,国内
除华峰超纤公司外,还有同大集团、双象集团,几家公司在规模、技术实力方面各具其优势。在锦纶方面制造方面,2018年,我国锦纶行业实现利润42.07亿元,同比增长1.65%,占化纤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0.68%,随着神马股份、恒逸石化等锦纶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打通上游产业链,使己内酰胺成本大幅下降,布局锦纶产业链,扩大涤纶产能步伐的加速,“涤纶+锦纶”的双纶驱动效应已显现,提升了行业集中度,我;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订单;28;29;30;31;32;2.解决方案;案例介绍
随着化纤行业产能相对稳定,行业内对化纤产品品质要求进一步提升,化纤产品质量受生产流程影响较大,因此亟需建立针对智能工厂的全流程实时监控能力。同时化纤行业具备高度自动化的装备控制能力,在数据采集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对数据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迫切需要标识赋能,建设基于标识的主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建模和管理能力,统筹资源调度,形成对企业有价值的应用。;仪表进行实时的采集,并依据设备的开停时间以及运营能源监控等,并根据涤
纶长丝生产特点,对全车间的温度进行分析和规划,实现全流程的效率与能耗管控系统。;36;2.解决方案;赋能,来统筹企业内外部物流业务,进一步提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
通过标识平台对接内外部仓储与物流信息,由内部ERP系统生成交货单,相关信息上传至标识系统。外部物流公司人员通过小程序扫码新凤鸣集团交货单上的标识二维码,自动分配订单与路线,同时外部系统从标识平台获取相关数据,覆盖全业务、全流程、全节点物流作业管理并实现自动化,实现透明运输、费用结算与损耗管理。
实施成效
新凤鸣集团通过内外部物流平台数据共享,实现高效率应用返程车、自动补货,优化产品流向等,提高车辆利用率,整体降低物流成本。根据新凤鸣集团2019年产品配送试点130万吨,平均每吨可节约运费7%,共计节约运费
450万元。同时,对塑料托盘进行标识赋码,替代传统木架托盘包装,仅仅新
凤鸣集团2019年一条产线产品应用就促进企业降费数百万元,并大大减少木材砍伐,物流效益进一步凸显。;39;数据跨系统存储共享难。目前化纤生产制造过程中主要应用涉及众多不同厂家的不同信息系统,因此企业内各生产线间、工厂间以及企业之间存在大量非标准化的标识和采集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产品数据被保存在不同位置、不同设计的信息系统中,产品数据难以互通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的建设。
2.解决方案
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对接ERP、TMS、LIMS、MES等多个异构系统,对产品的生产数据、质量数据、仓库数据、销售数据、物流数据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通过标识解析系统进行标识注册、管理、共享、流转、统计和分析,外部系统可以通过标识解析体系共享质检入库、订单物流和发货装车等工厂管理信息,客户可以以全球唯一码进行追溯,支持全球移动式动态信息查询、追溯的商业应用。通过生产订单标识码与各关键节点数据进行关联,形成数据链,有效解决数据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难题。;3.典型案例及实施成效
案例5:涤纶长丝产品质量跟踪反馈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
传统化纤产品追溯缺乏统一标准和信息关联手段,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产品信息交换,共享数据孤岛普遍存在,难以满足更加复杂的企业管理需求。面向化纤行业的实际需求,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标识解析中间件,连接和打通企业业务系统,消除行业壁垒,强化智能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两个维度的信息融合。通过集成上游材料供应企业的标识解析系统,结合自身厂内核心工段和出厂成品质检等多个环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料参数、设备参数、操作人员、操作工艺等数据进行了全面追溯,实现从原材料进仓到最终成品放行出运的生产全流程信息追溯功能。
以产品为主线,标识技术为手段,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对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到的物料、工装、量具、辅具、设备、人员以及环境因素实行自动识别、
记录和监控,实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