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变电站监控设计毕业论文.doc

发布:2017-08-07约3.27万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变电站监控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变电站监控系统主要发展阶段及应用现状 1 1.1.1变电站监控系统主要发展阶段 1 1.1.2 变电站监控系统应用现状 2 1.2 发展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2 1.3 课题来源及内容 3 1.4 论文组织结构 6 第二章 矿井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分析 8 2.1矿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对监控系统的要求 8 2.2 常规矿井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状况及缺点 9 2.3 矿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提出及其优点 9 2.4 矿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基本结构及组成 10 2.4.1 矿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基本结构 10 2.4.2 矿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结构 11 2.5 矿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16 2.5.1 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 16 2.5.2 控制操作功能 17 2.5.3 报警及处理功能 18 2.5.4 人一机联系与运行管理功能 18 第三章 组态软件 20 3.1 组态软件概述 20 3.2 组态软件的发展情况 20 3.3 MCGS组态软件简介 21 3.3.1 MCGS组态软件的系统构成 22 3.3.2 MCGS组态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23 3.3.3 MCGS组态软件的工作方式 25 第四章 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矿井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实现 26 4.1 建立井下监控工程 26 4.2 井下监控工程动画连接设置 28 4.2.1 定义数据变量 28 4.2.2 设置动画连接属性 30 4.2.3 设置模拟设备 31 4.3 报警显示与报警数据 32 4.3.1 定义报警 33 4.3.2 报警数据 34 4.4 报表输出 35 4.4.1实时报表 36 4.4.2 历史报表 38 4.5 曲线显示 41 4.5.1 实时曲线 41 4.5.2 历史曲线 42 4.6 安全机制 43 4.6.1 操作权限 44 4.6.2 操作权限管理 44 4.6.3 工程加密 48 第五章 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矿井监控系统的画面层次设计 49 5.1 登录界面 49 5.2 主界面 51 5.3 报警显示界面 53 5.4 数据报表界面 54 5.5 曲线显示界面 57 5.6 运行界面的其它功能 58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0 致 谢 62 参考文献 63 第一章 引言 变电站监控系统是指在变电站内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内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减少或代替运行值班员对变电站运行情况的监视和控制操作,使变电站更加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变电站所有智能电气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它能进行变电站智能电气设备远动及遥测和遥信的功能。保证了变电站以后的正常运行维护以及工业企业生产中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功能的是其区别于常规变电站的最大特点,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通讯为手段,以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了世界每个角落。电力系统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微机控制时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完整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除在各控制保护单元保留紧急手动操作跳、合闸的手段外,其余的全部控制、监视、测量和报警功能均可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来完成。变电站无需另设远动设备,监控系统完全满足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的功能以及无人值班之需要 在系统功能方面,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为视窗图形化显示,利用鼠标控制所有功能键等标准方式,使操作人员能直观地进行各种操作。一般来说,系统应用程序菜单为树状结构,用户利用菜单可以容易到达各个控制画面,每个菜单的功能键上均有文字说明用途以及可以到达哪一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有报警显示。 把微机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系统比较传统的保护系统与微机保护装置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用微机控制的多功能继电器替代了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并取消了传统的信号屏等装置,相应的信号都输入至计算机。为便于集中控制,采用集中式设计——将所有的控制保护单元集中布置,整个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非常简单清晰,所有设备由微机保护屏、微机采集屏、交直流屏和监控系统组成。屏柜的数量较传统的设计方式大量减少。由于各种微机装置均采用网络通讯方式与当地的监控系统进行通讯而不是传统的接点输出到信号控制屏,因此二次接线大量减少。同时由于采用了技术先进的当地监控系统来取代占地多、操作陈旧的模拟控制屏,使得所有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电力系统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