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历史选择题练习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历史选择题练习一
一、 选择题
1.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民主推选 ?? B.兄终弟及 ?? C.嫡长子继承 ? D.父死子继
答案:解析:西周时期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这一制度的突出特征。
答案:C
2. 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答案: 解析: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态,维护大一统,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本题考查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需从宏观上把握,B、D两项是该措施实施后的结果,A项是思想方面的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
3. 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修筑万里长城 B.废分封,置郡县 C.实行三公九卿制 ?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统一的措施。B、C、D三项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项属于巩固统一的措施。
答案: A
4. “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建立,由题干“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可知这一制度是指分封制,因此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实行了郡县制,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5. 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省、县、乡,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 )
A.郡县(道)乡里 B.郡乡县(道)里 C.县(道)郡里乡D.郡县(道)里乡
答案: 解析: 主要考查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郡直属于中央,郡下设县,道与县同级,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参考答案: A
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答案: 【答案】D
7.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答案: 【答案】B 【解析】由题中“东沟海战”、“致远号”可知描述的是1894年的中日黄海大战,故为甲午中日战争,故选B.
8.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答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D项最符合题意。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9. 甲午战争期间,黄海海战的主要后果是( )
A.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 D.丧失了黄海制海权
答案: 思路解析: A项表述错误,B项是威海卫战役的结果,C项是以平壤战役为标志。
答案: D
10. 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解析:《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充分体现了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答案:D
11.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可以在中国派兵驻扎的地区是( )
A.北京至天津沿线 B.驻华各国使馆界
C.北京至山海关沿线 D.北京至东南沿海
答案: 思路解析: 北京至山海关沿线是战略要地,便于对清政府实
显示全部